3月13日,材料学院在南校区西院召开了2025年研究生团学组织第一次例会。学院研究生辅导员张玮、滑维杰,兼职辅导员冯一丹,以及学院研究生会、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全体成员参会。会议聚焦“科研引领”与“实践赋能”,总结了上一学期工作成效,规划了新学年发展方向,为培养具有科研素养与综合能力的新时代研究生擘画蓝图。
以“科研+”筑基强能,赋能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学院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执行主席邓潇以数据展现出年度成绩单:全年主办“翱翔天宇”博士论坛、青咖沙龙等学术活动20余场,覆盖研究生1300人次;组织“法治引领爱国潮”知识竞赛、科研笔记大赛等特色活动;在“长大研途”等平台发布推文6篇,构建“线上+线下”立体化科研宣传矩阵。面向新学年,邓潇表示将推出“科研入门必修课”、“实验技能大赛”等活动,通过“理论+实操”竞赛提升研究生仪器操作能力。

学院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执行主席邓潇发言
以“文体+”凝心聚力,构建人才培养多维育人平台
学院研究生会执行主席雷昌桓从组织建设、活动成效与未来规划三方面作总结汇报。2024年秋季学期,院研究生会以“破圈融合”为抓手,成功举办多项体育文艺活动,参与人次超200人,线上互动率突破85%,同时在趣味运动会中荣获校第二名的好成绩。在团队建设上,开展了3场专题培训,以“自主选岗+定期例会”模式提升协作效能。针对“部分活动创新性不足,流程规范化亟待加强”的短板,雷昌桓表示将锚定“学术+文体”特色,在活动中融入科研主题互动,同时优化新闻稿撰写规范,畅通师生沟通渠道,推动服务提质增效。

学院研究生会执行主席雷昌桓发言
锚定“三全育人”,打造研途成长共同体
辅导员张玮和滑维杰肯定了两大组织的成绩,并提出改进方向:一是强化校园科技文化活动与材料学科前沿结合,加强本硕博贯通交流;二是规范新闻稿撰写,提升内容专业性与传播力;三是拓宽沟通渠道,通过问卷调研、座谈等方式精准对接研究生需求。他们强调:研究生培养需兼顾科研硬实力与综合素质。未来活动要“破壁垒、促融合”,在团队协作中激发创新潜能,服务国家战略需求。

总结发言
2025年,材料学院研究生会及研究生科学技术协会将以“深化学研融合、服务国家战略”为指引,持续优化“科研引领、文体赋能、实践育人”三维体系,为培养“厚基础、强能力、重创新”的高素质人才注入新动能。
(供图:滑维杰 冯一丹 审核:刘珺 网络编辑:李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