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彦博,男,中共党员,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2019级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综合成绩专业第一,斩获浙江大学、东南大学、武汉大学等5所高校offer,现已成功推免至浙江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获国家奖学金(两次)、学业优秀奖等各类奖学金三十余项,长大·标兵奖·长大之星等荣誉称号十余项,荣获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家级二等奖、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级一等奖、国际大学生工程力学竞赛国际级二等奖等奖项10项。现已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和EI论文1篇。
蹈厉之志在,心比铁石坚
“少年自有凌云志,不负黄河万古流。”大学伊始,保研就成为了王彦博心中明确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拼尽全力,从未放弃刻苦学习。在参加国际工程力学竞赛时,为了从众多力学专业同学中脱颖而出,非专业出身的他需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由于课业繁重,他就抽出每天午休、课间等有限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备赛。在他合理的时间安排下,不仅提高了自身学习效率,同时也使得自己在一个非本专业的领域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大学四年,他努力平衡好竞赛、科研、学业与文体活动之间的关系,坚持全面发展,在不同领域做到最好。
除了科学的时间规划,王彦博取得优异成绩的秘诀之一就是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要有合理性和规范性,”他说,“首先,计划的合理性是指计划的制定必须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计划不是摆设,只有认真执行了每一项任务,才会得到正反馈,进而每天都有所收获。其次,是计划的规范性。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的罗列自己所需要完成的任务,更需要体现任务的重要程度、所需时间和完成顺序。”大学三年的时光里,他始终坚持着这样的一个原则:让自己每天都有肉眼可见的收获,看到自己一点一滴的进步。
博观后取,厚积薄发
“当你决定灿烂,山无遮,海无拦。”
谈到大学各个阶段重点的安排,王彦博认为“大一绩点,大二竞赛,大三科研”是一个很好的规划。在初次参加数学建模大赛时,大二的王彦霖还是个初出茅庐的新手,为弥补经验的不足。大二的寒假,王彦博开始自学数学建模、数据分析、代码编写、优化算法、微分方程数值模拟及论文写作,大二的暑假他选择和团队一起留校参加数学建模培训。培训第一天,团队成员面对竞赛内容毫无头绪,进度几乎为零,在看到周围陆续有队伍离开教室选择放弃的时候,团队所有人都经受着身体和精神上的双重压力。但是他和队友们选择互相加油打气,每一天都争取完成一些突破,最终坚持了下来。晋级到国赛时,团队为了取得理想的成绩,讨论沟通到深夜是常有的事,每一次都以写满的草稿纸结束。路虽远行且将至,经过反复的推敲打磨,最终他的团队成为全校唯二晋级国家一等奖答辩的参赛队伍。
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对FAST射电望远镜反射面板的研究给王彦博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研究初期,困难重重,数据量极大且没有方法可供参考。那段日子,作为队长的王彦博花费大量时间深入了解团队成员,努力发掘每一位成员的优势,合理分工,帮助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最终团队成功突破技术壁垒,实现了团队合作“1+1>2”的最优效果。在经历多次团队组织领导工作后,他总结说,“团队的领头羊必须具备强大的抗压能力和良好的心态”。
想要向上生长,必先向下扎根。从科研小白到渐入佳境,王彦博在科研领域扎根破土,最终收获了无限的生机与希望的蓓蕾。
年少的烟火长久不灭,一路崎岖却也一路繁花盛开,那个曾对未来懵懵懂懂的小男孩已然成为长大学子学习道路上的榜样。韶光从不负青春,未来的日子里,祝愿王彦博同学始终秉持着他的初心与热爱,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绽放最绚丽的青春之花。
(供图:青年传媒中心 审核:琚佳悦 网络编辑:陈雨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