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榜样
青春榜样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青春榜样    正文

青春榜样 | 施海林:总觉天地广,去试,去闯

时间:2022-11-23浏览:作者:刘艳鑫 刘子书

海洋与森林,深含无穷智慧与力量,这正是父母给予施海林的期望:如海如林,浩瀚而广袤。热爱、激情、坚定、从容,施海林怀青衿之志,锐意前行,在挑战的过程中不断寻求突破,同风而往,追求有意义的人生。

CA5A

施海林,中共党员,公路学院2019级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道路工程)专业本科生。在校期间,前三学年专业加权成绩90.49分,本学年综测成绩99分,排名全院第一。在保研阶段,以专业第一获取推免资格,成功获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山东大学、中南大学等高校优营资格,优营率100%,最终推免至同济大学直接攻读博士学位。连续三年获国家奖学金、学业优秀奖、校园贡献奖。曾获招商公路校级特等奖(全校仅10名)、芙蓉学子道德风尚奖、长大之星标兵奖(团队)等荣誉。在竞赛方面,曾获全国大学生交通科技大赛一等奖,2021 WIDC 世界智能驾驶挑战赛(决策控制组)全国金奖、第七届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创新赛)全国二等奖(队长)、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国际二等奖、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西北赛区最佳评论方(全赛区仅2名)、“互联网+”省级铜奖等,申请授权实用新型专利3项,获校级、院级科研竞赛奖项30余项。

锐意前行,终能待到花开万里

17C40

以奋斗为底色,少年前行的脚步永远果敢坚定。

受祖父与父亲从事道桥行业的家庭氛围影响及对道桥专业的热爱,步入大学后,施海林经过慎重抉择与艰难努力转到了道桥专业。回忆起转专业后的学习压力与困境,施海林想:“转专业的压力是突如其来的,会有很多东西一下子都在推着你走。”在无数个挑灯夜战、埋头苦读的夜晚,他虽曾怀疑过,但他从未停滞脚步,选择勇敢坦然面对困难,尽己所能,做好应该做的事。黑夜寂静,但施海林奏响了有力的回音:他不仅赶上了大一落下的课程,还持续保持着专业前三名的优秀成绩!始于兴趣所致,终不负人生所爱。

学习之余,施海林还参加了许多竞赛,在“全国大学生物理学术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等重要赛事中收获了多项荣誉。在他看来,竞赛是否获奖并不重要,关键是在竞赛中提升个人能力,实现全面发展。很多时候,施海林的备赛周期会与复习周期重合,泡实验室、熬大夜是常态;为了准备答辩,他需要将ppt和发言稿磨合若干遍,做到能力范围内的完美;甚至还遇到过临赛前演示设备“下线”的意外状况,却仍能在替代方案下取得理想的成绩……在梦想路上,奋力追逐的人是闪闪发光的,无论走向何处都是如此,端正心态,默默耕耘,青春之花定会绽放。

回头看在长大的三年,有转专业后对于落下的课程奋力追赶的辛苦、面对陌生学习环境的孤独与心酸、认真备赛取得良好结果的喜悦、与团队伙伴意见不一时的冲突……施海林总结道:“酸甜苦辣我都已经尝试过了”。百般滋味,他将永远记住这些弥足珍贵,在未来路上,永远保持向上的姿态。

18747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在成长进步的过程中,施海林从未向困难低头,一路锐意前行,终守得花开万里。

不设限,在挑战中收获更多可能性

挑战,是“不为自己设限”,施海林在青春里不断的尝试与进阶,在探寻更多可能性的过程中,拓展自己的边界。当本科生涯来到最后一年,在施海林的答卷上,关于“可能性”的答案早已满满当当。

“长相思,在长安”——这是施海林大学生涯中最浓重的一笔之一。作为最早一批的核心成员,施海林同长相思文创工作室一起从零开始,做出长大品牌。最初的想法简单又富有激情,“我们学校理工的元素非常多,人文气息却相对少。所以我们想做出这样一个品牌,用文创承载长安文化。”将想法付诸实践的过程总是需要反复试错,甚至难免走到谷底,长相思文创工作室的发展路径也不可避免地遇到资金不足、创作局限、经营不善的问题。最初一段时间内,缺乏经济保障的团队走得很艰难,成员们拿出各自的奖学金维持文创产品的生产,齐心协力维持其发展。2019年11月,长相思文创工作室作为学校首批创新创业团队入驻长安大学“明远湖畔”众创空间,校长沙爱民在参观工作室时讲到:“这样的东西还是不能少。”就是这样一句话,鼓舞施海林与团队成员一道相随,一直坚持,一路奋进。当被问及在长相思工作室的收获,他连说了三个“非常多”。在这里,施海林主要负责团队的整体管理与产品的生产制作。除了技能上的提升,在用文创呈现校园风貌与文化气质的过程中,更深化了他对长大的认知,收获更多的归属感。他还记得,去年的七十周年校庆时,工作室的创始人金彦林和何林伟回到母校的第一件事,便来到众创空间,坐在曾经的工位上,感慨万千。施海林想,等到若干年后,长相思在长大扎根生长,长至葳蕤蓊郁,他的热爱倾注之处终于开花结果,那时的他,定也是一样的眷恋与自豪。

20A75

1C397

如果你翻看施海林的授课手稿,又会从字里行间看到他的另一面,长安大学数学竞赛协会,是他的另一片天地。施海林曾担任数协主席,协助创办公众号“CHD为数几何”,还面向全校辅导开课7次。在他的课堂上,严谨的授课内容从不枯燥沉闷,常常保持高入座率。他坦诚讲,课堂上同学们恍然大悟连连发出“噢噢”声时,是他最满足的时刻,被肯定的感觉真得很棒!最初授课时,施海林也曾有过对自己的怀疑:不确定授课形式与内容能否被同学们接受,也对自己的新身份感到陌生而缺乏底气。但正是在被需要、被认可的体验中,在反复备课、推演的过程中,他的心态得到打磨,变得从容自信。能在自己热爱与擅长的领域闪光,施海林认为足够值得庆幸,尤其是能帮助到他人,便更具价值与意义。

1A39F

施海林的脚步也永远更进一步:推动长相思文创工作室成果持续转化,作为第一负责人引领团队参与国家级创业训练项目;从商业化角度开发数协公众号“CHD为数几何”的现有成果,作为学校唯一一支入选决赛队伍,斩获第一届西部数字化教育应用产业创新创业大赛省优秀奖。既然选择,便在“可能性”的基础上不断拓展,尽善尽美。进入大学以来,施海林便广泛参与竞赛,在他看来,反复备赛参赛的过程,正是沉淀与绽放的体验。抛弃功利化的杂念,无论结果如何,这段经历就弥足珍贵。

“挑战的过程正是播种的阶段”,施海林说:“困难好比风暴,时常摧毁,但如果初心还在,种子就还优质,再加以坚持的汗水为之施肥,种子足够成长为森林。”于是,“可能性”在每一次的挑战中延伸,“不设限”的人生才更为广阔。

同风而往,总有力量

在施海林的前进轨迹里,总有很多人同行的脚步。

转专业后,施海林的学习压力剧增,在保持正常学习进度的同时,还需要补修转专业前没有学习的课程。“好在当时还有一些同是转专业的同学,大家约在一起学习,相互交流,也就没觉得有多难熬。”施海林说,“还有数协学长学姐们在学习上的帮助,让我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很多提升。”

在施海林的手机里,有一个三人小群:他、运输学院王硕、地测学院王隽雨。他们在数协相识,在竞赛与学习中相互督促,做彼此的推动力。每当施海林有所懈怠,其他两位伙伴会第一时间在群里对他进行“敲打”。还有学习问题的探讨,竞赛项目的合作,三人的配合都足够默契。施海林感慨,这个小群,当真是承载了很多的“痛苦回忆”,但也正是这个小群,见证他们在挫折与激励中成长,各自独当一面。

还有长相思文创工作室创始人之一的金彦林,他对施海林来说是优秀的榜样,更是惺惺相惜的伙伴。由于转专业经历相似,金彦林乐于向他分享个人经验,为施海林的成长提了不少建议。施海林感遇于学长一路的照顾,让他这片森林更加葱茏繁茂。

同风而往,施海林记得这些前行中的确幸,有朋友们的相伴与支持,也有学长学姐们的引领与帮助。于是,他也想努力成为风,有力可乘,助人扶摇而上。谈及自己本科最后一年的计划,他就想,要为学弟学妹们留下一些东西,无论是经验的分享还是技能的传授,他都将尽力,去凝聚更多力量。

CC9E

要做有意义的事

想做,就去做,更要好好做,施海林的目光常聚焦于“有意义的事”,在实践中追求精神的充盈。

至今,施海林已连续参与了三年的“优秀学子回母校”寒假宣讲,带领高中母校的学弟学妹们走近长大、了解长大。像是有种力量的驱使,在浓厚的精神归属感中,施海林坚持了三年,大学生活的最后一年,他仍将坚持到“圆满完成”。终于,“在长(chang)大,一起长(zhang)大”这句话,施海林身体力行,留下了他的回答。

在“三下乡”实践中,施海林去到韩城,走入乡村,以韩城村镇路网为例进行研究,了解交通对于乡村振兴发展的重要性。走到基层,将脚步扎根于黄土,施海林对于乡村振兴有了更深切的体会。在闭塞的村镇中,他更体悟到一种强烈的使命感,能够将专业所学应用到实践,也有了更实际的意义。

施海林的目标或许未曾具象,但他始终有着明确的追求。去做有意义的事,追求更有意义的人生,这样,衡量个人价值也再不需要更多的尺度。

“要有激情,也要从容不迫。”这是施海林想要达到的境界,也是我们眼中的他。

“海阔任吾跃,林深向日开。”施海林这样总结,也这般期许。总觉天地广,他去试,也去闯。



(供图:青年传媒中心 审核:琚佳悦 网络编辑:陈铭)

地址:西安市朱宏路北段 邮编:710018 电话(传真):029-61105856 投稿信箱:xfjy@chd.edu.cn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先锋家园 共青团长安大学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