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专项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    正文

长安大学赴山西阳泉“激活特色产业˙振兴美丽乡村”暑期社会调研队——做大做强做优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3-08-28浏览:作者:

城市越发展,乡村越需要发展,为了深入了解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响应党的三下乡政策,践行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助力乡村发展,呼吁更多有志青年前往农村,共建美丽乡村。长安大学赴山西阳泉“激活特色产业˙振兴美丽乡村”暑期社会调研队于7月16日前往山西省阳泉市进行暑期社会实践。了解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学习新时代惠民富民的优秀经验。

7月17日实践队员前往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南村聚强合作社鱼菜共生实验基地进行参观和采访,经讲解员的介绍,实践队员们了解到“鱼菜共生”的新型复合耕种体系,即“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的高效共生体系。经过讲解员的介绍,实践队员对鱼菜共生项目的内容及其现代化农业发展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对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的理解,乡村振兴绝对不只是一句口号,而是在生活中真正惠及农民。科技的发展,政策的支持,使农民的生活越来越好,做到惠农富农,才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目的。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蔬菜区域

7月18日实践队员前往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宁艾村紫砂工坊观察调研,了解当地村民为建设紫砂工坊进行的努力和丰富经验。负责人张巧堂向实践队员介绍到宁艾村的生坯制作主要分为手工制作和模具制作,工人也向实践队员展示了制作过程和制成的紫砂壶,并介绍了如何使壶身、壶盖契合和以及紫砂工坊的工艺精美之处。行业不仅为村民带来了新的经济,而且为赋闲在家的女性劳动力带来了工作,使她们产生了满足感并且创造价值。

由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产业,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一大特色。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拥有自己的经济支柱带领经济发展,促进乡村振兴,共赴小康。

图为实践队员观察紫砂壶

7月19日实践队员前往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紫砂一条街观察调研,紫砂的工艺繁琐复杂,不仅仅局限于紫砂壶,紫砂大师们制作很多的艺术品。在紫砂一条街上见到了由紫砂制成的如来佛、关公像、砚台及生活用具等等。

紫砂产品虽是小物件,但可以变成富民兴业的“大把式”,这样的实践在阳泉市正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同样,乡村振兴战略是大的工作方向,但当乡村振兴真正落实在每一个农村,体现在当地的人民和村委会学会以自身特点为基点出发,发展特色产业,达到富民惠民的目的。

7月20日实践队员前往山西省阳泉市博物馆观察调研,博物馆志愿者们带领实践队员们依次参观关山烟云、百年巨变、妙像梵容、一眼千年、北方砂都五个展区。

在这里实践队员们领略了历史的浩渺云烟,体会到了近代百年历史中阳泉市的变化,充分阐释了“在变革中壮大”,见识到了平定县砂器的制作流程,体会到了古人的智慧和辛苦。

阳泉市博物馆将古代与现代相连,历史与现实相对,从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学习发展阳泉市特色产业的经验方法,从文旅、砂器等各个角度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图为志愿者为实践队员讲解阳泉发展史

7月21日实践队员前往山西省阳泉市阳泉记忆•1947文化园观察调研,参观阳泉市的珍贵近代工业记忆,学习宝贵经验。实践队员在园区中看到了近代以来阳泉市人民的努力奋斗,墙上写着大字“自力更生,勤俭建国。”也展示了那个时代人民的奋斗历程,看到了近代城市为了改变人民生活做出的一系列举措,例如扫盲班、推行高考等等一系列惠民措施。从精神层面上改变人民,使人民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富裕起来。

1947文化园的巧妙设计再现了阳泉人民艰苦创业、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阳泉人民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的缩影,贯彻落实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共赴小康的路上一路前行。

 本次三下乡活动渐入尾声,而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始终贯彻落实。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美丽乡村的建设还在路上,实践队员也感触良多,切实体会到因地制宜的特色乡村振兴战略,学习先进的经验。


(供图:王紫薇  审核:孙志华 网络编辑:刘帷韬)


地址:西安市朱宏路北段 邮编:710018 电话(传真):029-61105856 投稿信箱:xfjy@chd.edu.cn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先锋家园 共青团长安大学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