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悟新时代贵州精神,走好新时代长征路,7月9日至18日,长安大学赴贵州“铭黔贵长征峥嵘·践红色初心使命”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贵阳、遵义、黔西等地开展暑期实践,探寻红色血脉印记。
1935年,红军长征抵达遵义市,为了更好地在贵州开展革命工作,中国共产党决定在贵阳市高家花园建立中共贵州省工委。实践队走进中共贵州省工委旧址,在调研中了解到中国共产党人灵活选择当地封建地主宅邸作为开展革命工作的根据地,在同反动势力斗争的过程中,多位仁人志士为了共产主义信仰牺牲,中国共产党在贵州省内积极开展政治宣传工作,收获了当地百姓的爱戴。
遵义是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战争的一线,也是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枢纽。实践队探访遵义会议会址与纪念馆,先后走进会议室、周恩来办公室、军委总司令办公室和旧址纪念地,了解到长征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和其背后的故事,领悟到老一辈革命家科学部署作战计划的军事智慧和临危不惧的革命精神,深刻认识到遵义会议挽救中国革命的重要价值,队员们纷纷表示新时代青年当继承革命先辈遗志,传承革命先辈精神,以史为镜,初心不渝。
实践队走进遵义市播州区团结村,调研“七一勋章”“时代楷模”“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获得者黄大发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生命渠”的事迹,深刻领悟“大发精神”作为新时代长征精神的内涵与价值。
在团结村大发渠陈列馆,实践队浏览着一份份宝贵的笔记资料、一件件修渠时所用的工具,深入了解大发渠的修建过程和黄大发当年工作生活的艰苦环境,从黄大发“用坚持兑现奋斗誓言”的故事中汲取精神力量。实地研学过程中,实践队沿“大发渠”徒步从水源地螺蛳水至草王坝,经过大小七个悬岩,地势十分险要,团队成员纷纷感慨黄大发凭着一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在悬崖绝壁上挖掘出造福后人的大发渠,创造了一部辉煌绚丽的奋斗史,他的事迹就像灯塔点亮了每一位当代青年前行的道路。
团队合影
黄大发结合自身工作经历,为实践队讲授主题党课。课堂上,黄大发分享修建大发渠的动力源泉和自己担任村支书以来的工作经历,他不断发动群众,带领村民一起埋头苦干,开辟了村里致富的新道路。
实践队深入采访黄大发,在与老人的交流中聆听其教诲,学习其奋斗精神。黄大发指出,当代青年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要踏实干,守好自己的底线,做到时刻牢记党和人民在心中,为建设自己的家乡贡献一份力量。
在乡村振兴这条新时代长征路上,贵州省在不断续写发展新篇章。实践队走进遵义市播州区花茂村和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多角度学习两个地区依托当地特色产业的发展成果。
实践队走入花茂村田间地头和当地陶艺文化创意街区,实地调研绿色农业发展情况,了解土陶文化同乡村旅游结合发展的成果。在调研学习中,队员们切身体会花茂村依托省级非遗花茂土陶技艺传承,加持绿色农业发展,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走出了一条特色乡村旅游的致富路。
化屋村依托自然奇景、传统美食、蜡染产业等特色优势,成功打造了一体化乡村生态经济产业。实践队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地正在开辟一条以互联网+技术为背景的可持续发展致富道路,深刻体会到因地制宜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成果,当地积极传承发扬“实事求是,一切以实际出发”的新时代长征精神。
时代发展的壮美画卷在砥砺前行中徐徐铺展,新时代的贵州奇迹,在接续奋斗中精彩书写。通过本次实践,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了贵州深厚的红色历史,增强了自身的社会责任感与认同感,相信在未来,青年大学生将会继续走好新时代长征路,传承和弘扬好新时代贵州精神,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
(供图:陈汉芷 审核:曾晓阳 网络编辑:刘帷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