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长安大学赴甘肃敦煌“寻丝绸之路印记·叹美丽中华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阳关故址与玄奘西行之路,重走古丝绸之路,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
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凿通了中原与西域之间的障壁,通过出使外交谋求和平,商业贸易也随之更加繁荣昌盛。刚入阳关故址,手持使节、踏马西行的张骞雕像便映入眼帘。张骞是丝绸之路的开拓者,他将中原文明传播至西域,又从西域诸国引进了新鲜物种,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进入故址内,实践队调研了解了两关汉塞馆、丝绸之路馆、阳关研究所、仿汉阳关城、阳关研学馆等,系统了解了丝绸之路、两关长城和中国西北地区的历史风貌与文化特色。
实践队走进阳关故址
实践队调研了阳关烽燧、阳关古道等遗址,深入了解遗址建筑原本的用途,赞叹古人的智慧。山石嶙峋、道路崎岖、空碛无边,遗址已在千年风沙中失去原貌,只剩断壁残垣,实践队员感叹丝绸之路上的重重困难,更感叹古人勇毅前行的精神品质,全体队员一同朗诵王维的诗词《送元二使安西》,争做丝绸之路的文化传承者。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参加了实地研学活动,体验了古代战场射箭、生活起居劳作、土陶工艺制作等项目,被源远流长的精神文化财富和一脉相承的中华文化遗产深深触动,进一步认识了丝路文化、民俗文化的重要地位。
实践队前往玄奘西行之路遗址,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深入学习了西行之路与丝绸之路的渊源,结合历史讨论其重要作用与影响。玄奘西行之路是丝绸之路的组成部分,开辟了一条通往印度的新道路,这条道路后来被称为玄奘的西行路,也是丝绸之路上一条重要的支路。在玄奘不畏艰险的努力下,印度佛教的文化与思想传入中国,对唐代中国的佛教和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践队在本次实践中深入挖掘阳关的历史文化价值,学习了解了丝绸之路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中的关键地位,积极联系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建设背景,充当丝路文化的传播者。
(供图:陈汉芷 审核:曾晓阳 网络编辑:刘帷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