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专项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    正文

寻访总书记足迹·体悟乡村新征程——长安大学赴陕西榆林暑期社会实践圆满结束

时间:2022-08-31浏览:作者:梁易炜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感悟党百年奋斗的辉煌成就与历史意义,长安大学党委宣传部学生实践团队于8月16日至8月20日赴陕西榆林,重走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路线,围绕“生态•文化•红色”三个方面展开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依次前往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绥德非物质文化遗产纪念馆、绥德石雕传习所、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和郝家桥村等地参观学习。从企业到县城再到乡村,实践队体悟着绿色生态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和农村楷模的新征程。本次实践活动意在引导实践队感悟红色历史,培养新时代青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责任感,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图为实践队合影

(一)践生态理念,探绿色之道

8月16日,实践队来到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参观学习。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以“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深入践行“两山论”,走绿色发展之路,探索废水、废盐、废气处理工艺新模式,在国内煤制烯烃行业内实现了废水的近“零”排放。工作人员通过一部短片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随后向实践队展示公司研发出的部分清洁化工项目产品,其中包括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制造出产品如可降解塑料袋、环保餐勺等,并将不断走向市场,在投入使用后将实现更全领域的绿色低碳发展。”

9DCAE

B5B5B

图为实践队参观国能榆林化工有限公司

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合理布局产业链,形成了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的“煤头化尾,由黑到白”的完整产业链。“我们要争做有理想、有信念、作风硬、本领强的新一代煤化工产业工人。”在采访中,实践队得知该公司职工平均年龄为32岁,总数1456人,是一支有创新潜力的年轻队伍,公司有效提升了地区就业率,让当地居民将地下这一块块黑疙瘩变成握在手里的金疙瘩。

(二)悟非遗魅力,感传承时光

8月17日,实践队便来到了历史民俗文化资源富集的绥德,目前,绥德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3项。实践队在此分别参观了绥德非物质文化纪念馆和绥德石雕传习所,并对相关行业传承人进行了采访。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绥德非物质文化纪念馆

C9EAF

图为实践队员与贺世成老师学习秧歌

实践队依次参观学习馆内展出的石雕文化、陕北秧歌、大碗唢呐、绥德年茶饭、传统婚俗、柳编技艺、窑洞建造的工艺流程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实践队采访了陕北秧歌省级传承人贺世成,他表示绥德男女老少对秧歌的热情愈发高涨,随着时代的进步,绥德不断加强对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扶持,融合新时代的要求,创新更迭。据了解,当地部分学校开设了相关秧歌艺术课堂,形成秧歌文化传承体系。采访结束之后,贺世成老师即兴舞了一段秧歌,兴头上,实践队的两位成员也跟着学起了舞秧歌,成员们也对陕北秧歌的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图为实践队员采访非遗文化继承人鲍武文

图为绥德石雕非遗文化继承人鲍武文雕刻石雕作品

随后,实践队来到绥德石雕传习所,对绥德石雕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鲍武文进行采访。绥德石雕艺术在当地颇具代表性,进入厂区,迎接实践队的便是大大小小、栩栩如生的石狮子。为实现石雕产业创新性发展,绥德县通过举办绥德国际石雕文化艺术节,激励手艺人对石雕文化进行不断的创新。“能将这门手艺传授给下一代,并且越来越多的人热爱石雕艺术,就是我最大的成就。”鲍武文说到。据了解,每年都有学习雕塑专业的学生前来跟随鲍武文学习石雕技艺。

一代代陕北文艺工作者在历史的滋养与时代的创新中,激活陕西文化自信的基因,创造了许许多多来自于人民又服务于人民的优秀作品。民间艺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宝贝,对延续历史文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

(三)温红色旧址,续革命情怀

走进中共绥德地委旧址,可以看到它已修缮一新,方方正正的院落显得格外肃静古朴。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修复后的统战部、宣传部、办报间、保卫部等等。正如展厅内的“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和“把屁股端端正正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这两行字一样,中共绥德地委旧址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发扬革命传统和优良作风,勇担红色教育使命,传承红色基因,践行“褒扬先烈、教育后人、服务社会”的服务宗旨,让红色精神凝聚在这里,代代相传。“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在这里,一张张珍贵的照片,一页页泛黄的文献资料,一段段铿锵有力的文字,无一不打动着实践队成员们的心,深刻感受到革命先烈们抛头颅、洒热血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也让实践队对先烈们的红色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图为实践队参观绥德地委旧址

(四)探农村楷模,看乡村新颜

8月20日,实践队来到绥德县张家砭镇郝家桥村。一进郝家桥村,刻在村口雕塑上“农村楷模郝家桥”这七个红色的大字便映入眼帘。这七个字承载着郝家桥村的一段红色历史,凝聚着郝家桥村一代又一代村民的坚守。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郝家桥村紧跟时代潮流,发挥着一贯的楷模作用。进入新时代后,郝家桥村人民持续接力良好的村俗精神,从当地实际情况入手,带领人民圆满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并于2021年2月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的殊荣。

图为实践队于村民侯志荣家中闲谈

“习近平总书记问我现在生活怎么样,吃的好不好?有什么困难?”侯志荣回忆起习近平总书记到家中走访时的场景,感慨道:“现在吃穿不愁,我们现在的好生活离不了共产党的好政策。”侯志荣一家曾经因病致贫,靠着自己的努力和各级帮扶,在2016年成功脱贫。如今,儿女都已成家,除了政策帮扶,侯志荣老伴在村里公益性岗位工作,自己也在家门口支起了小卖部。用侯志荣的话来说,就是“我们一家老小都过上了好光景”。“我们这一辈已经老了,我只有微薄之力为祖国做贡献,但我常常教导我的子孙,要把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侯志荣激动地说道:“未来是属于你们的。你们现在都是大学生,更要好好学习本领,回报社会。”实践队成员们与侯志荣交谈了良久,将其教导牢记在心中,更表示要好好学习专业知识,在新时代放飞自己的青春理想。

郝家桥村党支部书记刘振喜表示,郝家桥村坚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郝家桥村从2018年开始整治土地,在山地上种植枣树、杏树、苹果树等。在基础设施方面,郝家桥村展开建设学校、互助幸福院、卫生院、服务大厅,解决人民上学难、养老难、看病难、办事难等问题,真正做到方便人民,切实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山沟沟能走出致富路,一是靠好领导班子,一是靠好政策。”回想起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时所说的话,刘振喜仍激动不已。刘振喜还表示“郝家桥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乡村振兴的新道路上继续走在时代前列,以一份优异的答卷喜迎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图为实践队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郝家桥考察线路图

郝家桥村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目标要求,持续发展壮大特色富民产业,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和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成果,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建设幸福、文明、美丽郝家村,续写新时代“农村楷模”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队在郝家桥村合影

经过这几天的实践学习,从关中平原到黄土高原,从生态治理、文化传承到新时代乡村振兴新征程,实践队成员沿着习近平总书记于2021年9月来陕考察路线一路学习调研。在这片黄土高原上,处处回荡着奔向新时代的信天游,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陕北儿女砥砺前行。实践队成员深刻体悟到国家的发展与乡村振兴的成果,更加坚定地接过时代的接力棒,将自身青春力量融入时代的发展潮流中,让青春在为祖国、为民族、为人民、为人类的不懈奋斗中绽放绚丽之花!至此,长安大学赴陕西榆林“寻访总书记足迹·体悟乡村新征程”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地址:西安市朱宏路北段 邮编:710018 电话(传真):029-61105856 投稿信箱:xfjy@chd.edu.cn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先锋家园 共青团长安大学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