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和帮助广大青年学生在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以真才实学服务社会,以青年之智赋能乡村振兴。2024年7月13日—7月18日,在地测学院刘永旭老师的指导下,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青春同筑梦·聚力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商南县开展了为期一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社会实践围绕乡村振兴主题,旨在通过实地调研引导和激励广大青年学生深入基层,在实践中提升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队出发前合影
深耕特色产业,见证产业振兴之路
在二郎庙村的广袤田野间,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深入香菇、茶叶及旅游露营地产业基地,亲眼见证了乡村振兴战略的生动实践。通过实地参观与调研,队员们了解到这些特色产业如何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其中“山也·椅子”露营地的兴起,不仅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体验乡村风情的平台,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此次调研,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产业发展在乡村振兴中的关键作用,虽然二郎庙村的特色产业已取得一定成绩,但仍需不断努力,克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作为青年学子,大家纷纷表示将积极关注乡村发展动态,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实践队实地调研二郎庙村产业发展情况
探寻文化根脉,传承乡风文明之魂
二郎庙村始终把文明乡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不断丰富活动载体,实现道德教化润心、文化服务暖心。为深入了解二郎庙村的历史文化底蕴,实践队一行参观了二郎庙村史馆。在村史馆中,一幅幅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承载着岁月记忆的实物,让队员们感受到了二郎庙村从贫穷落后到繁荣振兴的沧桑巨变。“苦难岁月永难忘,撸起袖子加油干,阔步迈进新时代。”是二郎庙村脱贫之路的缩影。清光绪三年,二郎庙村遭大旱;民国时期,二郎庙村经历横征暴敛,半数以上农民没有饭吃;解放以前,深受土匪烧杀抢掠。新中国成立之后,二郎庙村紧跟党的领导,建成武关河电站、开通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二郎庙村依托村情实际,完善发展规划,整合优势产业资源,聚力抓好脱贫攻坚、迈向小康路。如今,二郎庙村在新一轮的乡村振兴帮扶下,以秦岭山水乡村建设为抓手,加快打造精品乡村休闲游,昂首阔步向前进。
此外,实践队一行还参观了商南县文化馆非遗展厅,从历史悠久的花灯、试马花棍,到独具特色的商南绒绣、香包,再到技艺精湛的手工制茶、竹编、石艺等,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商南人民世代相传的智慧与汗水,展现了商南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魅力。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乡村文化的瑰宝,也是乡风文明的重要载体,更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多元化发展。通过此次探访,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决心,同时也意识到在乡村振兴中保护和挖掘乡村文化的重要性。
对话党民力量,强化党建引领新引擎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固本之举。近年来,二郎庙村党支部紧紧围绕抓党建促乡村振兴要求,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从强化基层治理、涵养文明乡风、产业项目带动等多维度持续发力,不断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为深入了解基层党组织及党员引领模范在乡村振兴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实践队走访了解群众之困,助乡村发展的二郎庙村党支部书记王书晶;青春献乡村,守护一片热土的党员同志王铁术;退伍不褪赤诚热爱,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退伍军人王登学。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红色动力。在与他们的交流中,队员们学习到了宝贵的基层工作经验和治村理政的智慧,更加明确了坚定不移跟党走的信念,也激发了他们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的热情。
实践队深入基层采访调研
把握发展脉搏,汲取乡村振兴新启示
为进一步深化对乡村振兴的理解与认识,实践队前往金丝峡镇与金丝峡镇党委书记邓凯开展了乡村振兴调研工作座谈会。会上就乡村振兴的实践经验、面临挑战及未来规划进行了深入交流。党委书记的精彩分享让队员们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乡村振兴的宏观政策导向和具体实践路径,还就如何引进高复合型人才,发挥其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进行了深入探讨。此次座谈会为实践队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的新平台,也为他们未来的乡村振兴实践指明了方向。大家纷纷表示要加强自身学习,提升能力素质,把艰苦环境当成磨砺自身本领能力的机遇,在大有可为的乡村大显身手,全力以赴助力乡村振兴工作更上一层楼。
至此,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探寻中国梦·走访新农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通过此次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更加了解党和国家为乡村振兴擘画的宏伟蓝图,作为青年,我们肩负着传承与创新的重任,需将所学融入乡村实践,让青春之光照亮乡村振兴之路,共同书写新时代的乡村篇章,为加快推进乡村振兴奉献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供图:长安大学赴陕西商南“青春同筑梦·聚力助振兴”暑期社会实践队 审核:杨东民 网络编辑:李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