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6日,长安大学赴云南“互嵌共融促发展·同心同向同繁荣”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刘泽老师的带领下走进昆明,来到西南联大博物馆和云南民族博物馆,接受精神洗礼,沐浴文化熏陶。
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战时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于1938年在昆明合组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在滇八年,大师云集,名家荟萃,在极度简陋和艰苦的环境中,为国家民族培养了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
“1945年,昆明发生震惊中外的“一二·一”惨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以西南联大师生为主体力量的“一二·一”爱国民主运动爆发,掀起了反内战、争民主的高潮,揭开了解放战争时期第二条战线的序幕……”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与来自北京大学和西南大学的实践队一同参观了西南联大旧址内的西南联大历史展、“一二•一”运动历史展、李公朴和闻一多先生生平事迹展。
北京大学、西南大学、长安大学三校实践队合影
在外敌入侵,国难当头之际,所有中国人都深刻意识到,中国作为一个独立民族的存在意义。在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师生的心情久久不能平息,他们仿佛穿越回到那段峥嵘岁月,被联大师生的艰难与困苦、成就与辉煌深深感动,坚定表示要传承弘扬联大人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为挽救民族危亡的坚定担当和心怀民族复兴的强烈使命。
来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中国规模最大的民族类博物馆——云南民族博物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华民族一家亲”56个民族风物长卷,长卷用数字手绘艺术全景呈现出新时代56个民族在绿水青山间的幸福生活,与馆藏56个民族服饰开展了一场插画艺术与传统服饰的对话。
云南民族博物馆藏品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师生先后参观了“民族民间面具”“民族服饰与制作工艺”“民族文字古籍”“民族民间陶艺和工艺美术”“民族民间乐器”等展厅。在看到少数民族用来传达情感的物品时,实践队师生纷纷驻足,了解不同的物品所代表着的不同含义。例如,景颇族用金荞麦代表“一定能白头偕老”,布朗族用两片相连但未编织的扫帚叶代表“我耐心等待你,期待你来到我身边”,用扎了红线的叶子表达“男女双方婚事已定、不变心”。虽然很多民族不懂对方的语言,但也可以通过实物表意了解所要传达的意思。
实践队合影
“太有意思啦!”“这些衣服都好美!”在体验环节,实践队员在讲解员的指导下,体验了互动换装,并在石榴形球体上打卡留念,沉浸式体验了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深刻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以及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融合,由多元到一体,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
“大家看,这是傣族服饰,它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在博物馆里,实践队员们偶遇了一群小小讲解员,他们年纪虽小,却对民族文化知识掌握得十分全面,他们熟练地向实践队师生介绍馆内藏品,既专业又生动的讲解让实践队师生对繁花似锦的民族服饰、巧夺天工的民族工艺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在小讲解员身旁的是一位利用暑假来到博物馆实习的三峡大学民族学研究生。她结合自己的专业学习和实践经历向实践队讲道:“讲解员并非每天机械重复固定内容,而是将内心深处对民族文化的热爱通过专业的介绍传递给每一位来到博物馆参观的游客。我们国家有着绚烂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需要大家一起参与,助力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指出:“云南民族关系融洽,云南民族工作成绩突出,这是云南最可宝贵的财富。”要求云南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参观的最后一站,实践队师生来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主题展览,这里全面、翔实、生动地展示云南民族工作。
带队老师刘泽以“从云南实践解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向同学们讲授了一堂思政课并带领同学们一起重温入党誓词。云南各民族共存聚合,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格局。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手足相亲、守望相助,从蒙昧走向文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云南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先进典型,是新中国民族事业跨越发展的缩影。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昆明之旅让实践队师生进一步学习理解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丰富内涵、价值意蕴和实践路径,他们纷纷表示,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乘势而上、接续奋斗,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共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供图:长安大学赴云南“互嵌共融促发展·同心同向同繁荣”暑期社会实践队(部分来源于网络)审核:刘泽 刘欣 网络编辑:李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