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寄望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在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下,材料学院程如钰、张雨甜、田朔和其他学院等人一起来到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云贵乡街边小学开展支教活动。经过认真仔细的备课后,三人以家国教育课、手工课、语文课为教学内容,于7月14日正式开启本次支教。
图为团队出发前合照
家国教育—程如钰
在我看来,家国教育这门课程是至关重要的。它不仅关乎着学生们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更是塑造他们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新一代青年的关键。在这堂课上,我试图通过讲述英雄故事、革命历程,让孩子们理解什么是家国情怀,为什么我们要热爱自己的祖国。
在讲述的过程中,我将不断与孩子们互动,提出问题,引导他们思考,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我相信,这些来自山区的孩子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但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却无比强烈,这让我无比的欣慰。
图为家国教育课堂
手工—张雨甜
手工课作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式,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来全面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能力、审美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这一结合艺术与工艺的教育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他们的耐心与细致。
在实际操作中,学生们得以锻炼手眼协调与精细动作技能,同时在制作过程中学习色彩搭配、形状设计等,从而提升审美能力。此外,众多手工活动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为学生们提供了传承与了解本土文化的宝贵机会。
手工课不仅是一项技能培训,更是一种文化与审美的传承。它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促进了个人全面发展,成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图为手工课课堂
语文—田朔
经过很久的思考,我最终决定来教学语文,语文是人生的基石,影响深远。而随着近几年教育改革的政策,偏远地区急需一批年轻血液的融入,加上语文教育在素质教育中往往不被重视、课本内容仍在改革变换。因此,学生的阅读量可以算得上匮乏,并且很多学生为应试教育导致并不热爱语文,所以现有教育并不能真切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的初高中语文老师都是语文教育的“改革者”,他们都提倡大语文教学,注重学生的素养,提升阅读量。在这些因素下,我最终选择了教学语文。
语文包含生活的各个方面,本质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等的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而我们在社会中的人际交往都往往脱离不了语文,有研究也表明情商与语文学习有关,所以语文其实是一门基石学科,是所有以汉语为母语的人所必须重视的,我把它定义成——如何说、如何写、如何听的一门学科。
图为语文课课堂
相信,在未来的两周支教时间里,三人将继续深耕教学经验,持续强化“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运用专业知识,传播先进思想,服务基层,服务人民,为材料学院增添光彩!
(供图:田朔 审核:陈彧 网络编辑:李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