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方位护航学生心理健康,构建灵活多元的社交认知框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与人格发展教育的深度融合,5月21日晚,水利与环境学院彩虹心理协会联合汽车学院、未来交通学院,在师生服务大厅二楼报告厅举办“解码社交标签:MBTI是社交利器还是认知枷锁?”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特邀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讲师郭羽熙担任主讲人,水环学院班级心理委员、彩虹心理协会学生代表全程参与。

活动现场
讲座以MBTI人格类型理论为切入点,郭羽熙老师立足当代青年社交文化特征,通过生动案例解析E人(外向型)与I人(内向型)在社交场景中的差异化表现,引导同学们辩证审视人格标签的实用性与局限性。她指出,标签是人际互动的“快捷指令”,但同时也可能成为认知的“信息茧房”,并进一步系统剖析社交标签的双刃剑效应:既加速了人际关系的初步破冰,也易滋生刻板印象与自我设限。
在探讨“破局之道:在标签时代重建深度连接”环节时,郭老师结合现有研究和实际案例,倡导建立“去标签化”的沟通范式,鼓励同学们突破类型化社交框架,打破人格测试标签的局限,在真诚对话中实现情感共鸣与认知升级,找到真实的自我。

活动现场
此次讲座为同学们提供了重新审视社交行为和自我认知的新视角,引领着每一位参与者向着更深层次的自我理解和成长迈进。未来,学院将持续整合校内外专业资源,构建涵盖知识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沙龙、水环下午茶等多元形式的活动体系,助力师生以更开放的心态拥抱多元社交场景,培育具有心理韧性与社会适应力的新时代人才。
(供图:水环学院 审核:伊力夏提 网络编辑:李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