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8日,是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5.8世界红十字日”,是国际红十字运动创始人亨利·杜南的诞辰,红十字会旨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增强全球民众之间的友谊、合作及和平。在第78个世界红十字日来临之际,校团委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为志愿活动续写新篇。
挽袖捐献传大爱,生命相续谱华章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表彰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的无私善举,进一步扩大“三献”宣传影响力,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人道事业,营造崇德向善、互助友爱的社会风尚,陕西省红十字会于2025年5月7日上午举办了2025年陕西省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表彰暨“三献”爱心宣传大使聘任仪式,校团委相关负责人,我校第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23级本科生张敔婷参加活动。仪式上,我校张敔婷被聘为“爱心使者”,并代表捐献者发言,深情分享她的捐献经历。
十八岁时,张敔婷毅然加入中华骨髓库,今年三月与一名患者成功配型。“整个捐献的过程,就像是一首由无数双手共同谱写的生命交响曲。”她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捐献过程中的温暖细节:医护人员的专业关怀、志愿者的贴心陪伴,以及患者感谢信中“让生命重新听见花开的声音”的感人话语。她强调,捐献过程安全便捷,自己的身体未受任何影响,并呼吁公众积极参与,“只需要8毫升的血样登记,就有可能改写某个人的命运剧本”。


造血干细胞捐献,是一项用生命延续生命的崇高事业,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爱的力量。当捐献者们毅然伸出手臂,献出“生命的种子”,拯救的不仅是一个陌生的生命,更是一个家庭的未来。张敔婷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号召更多人加入这场生命接力,为百万等待救治的患者点燃希望之光。
我校“生命之光计划——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服务项目自2003年启动以来,开展了无偿献血和造血干细胞采集活动百余次,累计2.1万余名师生参与,为中华骨髓库陕西分库提供了1.5万余份有效血样(陕西分库库容14.5万余份),是陕西分库血样入库比例最多的单位之一。目前我校师生已成功完成59例捐献,占陕西省捐献总数(311例)近五分之一,捐献人数位列全国高校前列,在陕西省,每5名成功捐献者中就有一位是长大人。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当代长大青年的奉献与担当,他们是学校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构建“大思政”育人格局的丰硕成果,他们用一次次的生命之约谱写了长大人以爱为名的奉献诗篇。


献热血以润青春,传爱心而暖人间
5月7日至8日,长安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与西安市中心血站联合开展公益献血活动,主题为“捐热血以润青春·献爱心而暖人间”,全校师生积极响应,本次无偿献血人数52人,献血量13650mL。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身着红色马甲,协助医护人员完成信息登记、流程引导等工作,确保活动有序进行。献血队伍中,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踊跃参与,展现了“以我之力助他人”的坚定信念。活动通过校园与社会力量的联动,构建起守护生命的温暖纽带,不仅为临床用血需求提供了支持,也让无偿献血的理念深入人心。



志愿精神进校园,青春绽放志愿花
5月8日,长安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与希望阵营共同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志愿者们身着统一服装,热情地为过往同学讲解红十字运动的基本原则和核心精神,并介绍近期即将开展的校园文明、支农支教等志愿服务活动。许多同学驻足了解无偿献血、造血干细胞捐献等公益项目,并积极咨询参与志愿服务的相关事宜。此次宣传深化了青年学子对志愿服务内涵的理解,为后续系列志愿活动进行了有效预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