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景德镇市陶瓷产业的发展,2024年7月15日,长安大学“千年瓷都之美,寻景德峥嵘岁月”暑期实践队前往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玉龙堂·非遗传承基地深入了解当地工厂的实况和学习制瓷的七十二道工序。
上午,实践队员到达玉龙堂·非遗传承基地,在玉龙堂堂主助理戴老师的带领下,对基地有了大概的了解。实践团队从烧柴窑的马尾松到放置瓷坯的匣钵;从立胚的浆水成型、收工拉坯三种方式到修胚的一丝不苟,分毫不差;从施釉的上、中、下三种方式到烧窑的柴、电、气三种窑体,每一种器具和材料都静静诉说着陶瓷成型的不易,瓷都手艺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和精神。团队成员也了解到新时代的瓷都,不仅倚靠千百年来沉淀在历史长河里的制瓷文化,也依托当代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寻找节能环保的烧窑方式,书写新时代瓷都的蓝图。
戴老师为团队成员讲解马尾松
跟随着戴老师的脚步,队员们前往玉龙堂成品展览区,参观了非遗传承人吴玉龙老师瓷展厅,戴老师向团队成员一一讲解景德镇四大名瓷(青花瓷、粉彩瓷、玲珑瓷、高温颜色釉)的不同特点和制作工艺。在戴老师的普及下,团队成员了解到不同历史背景下的瓷器,从工笔到写意,从人物到山水,各个年代的 陶瓷因为审美不同,颜色釉的配方配比不同,其风格各异,制作工艺也不同。实践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每一件瓷器的诞生都是工匠们翼翼小心、一丝不苟、呕心沥血倾注而成的艺术品。
下午,实践队员在专业工人师傅的指导下,亲自动手创作了属于自己的人生第一件瓷器。看着拉坯师傅“手随泥走,泥随手变”,团队成员们怀揣着激动的心情磨拳擦踵、跃跃欲试。而当开始动手尝试时,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与尝试下,队员们心情从兴奋变为低落。通过动手实操,实践队员们对工匠精神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匠人们穷其一生,倾注对陶瓷文化的坚守与执着。拉坯结束后,在戴老师的指导下,团队队员开始在素坯上作画。通过长达几小时的绘制,团队成员们最后得到了一份份陶艺作品草坯。
团队成员学习拉坯技术
结束学习后,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每一项技艺的背后,都是手艺人们耗费无数个日日夜夜,殚精竭虑,默默无闻的身影。七十二道制瓷工序的背后,从选泥到开窑,每一道程序的背后都有一群手艺人们呕尽心血书写的瓷艺历史之书。指导老师王凤指出:“景德镇陶瓷技艺传承人的埋头苦干,苦心孤诣,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榜样和前行的明灯。我们要将工匠精神铭记心中,把这种精神贯彻到学习生活和科研创作中,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贡献材料筑基力量。”
团队在玉龙堂与戴老师合影
(供图:梁睿尧 江静涵 审核:王凤 网络编辑:李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