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志愿服务工作的重要指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实现对长安大学志愿服务的提质升级,引领更多长大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活动,校团委策划开设“长安大学志愿服务大讲堂”,邀请优秀的志愿服务团队、个人担任主讲嘉宾,力求为青年学生们带来志愿服务领域最专业的知识和最前沿的理念,拓宽长大青年志愿服务的视野,激励更多长大青年积极参与志愿活动,自觉弘扬志愿精神,以青春之我书写时代华章。

开设“长安大学志愿服务大讲堂”,对于推动学校志愿服务工作升级,激励青年投身志愿事业具有重要意义,旨在引领长大青年志愿者们能够以志愿服务大讲堂为契机,进一步体会“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精神,点燃心中的志愿火种,绽放心底的奋斗之花。在未来,成长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长大青年志愿者。

4月28日,长安大学志愿服务大讲堂(第一讲)在北校区长安文化艺术中心三楼多功能厅开讲,校团委相关负责人及干部、各学院(系)青年志愿者服务队指导教师、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主席团成员、志愿服务类学生社团主席团成员及学生志愿者代表共200余人参与活动。

校团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学校志愿服务的开展情况,表示校团委一直以来依托志愿服务持续构筑实践育人的新范式。下一步,校团委将以校内服务为主阵地、以社区服务为主引擎、以社会服务为主窗口,探索具有长大特色的志愿服务新模式,进一步彰显长大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本次大讲堂邀请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交韵新声”服务协会团支书、长安大学人文学院行政管理2023级本科生牟楚凝,陕西省2024年志愿服务“最美志愿者”、公路学院2021级本科生叶雯晶,长安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副主席、丝绸之路志愿服务带项目负责人张育嘉,分别从团队和个人的角度,对他们的志愿服务经验进行分享。
萤烛微光,增辉日月——公路交通博物馆“交韵新声”服务协会牟楚凝
牟楚凝从第一视角,讲述了自己在公路交通博物馆“交韵新声”服务协会的志愿经历与感悟。通过参与类型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她整合经验,围绕交通馆的文化内核,组织开展“实验室安全月”“寻馆探宝”等形式多元的主题活动,并针对不同受众群体的偏好,带领团队设计多款讲解词。从志愿服务的“参与者”到“组织者”,她带领交通馆的声音从校园走向世界,获得包括教育部、交通部、中亚五国交通人才培养联盟等来访参观人员的广泛好评,积极向社会传递着“交通强国”的青春之声。



“我愿成为一道光,去温暖和照亮更多的人。”——陕西省最美志愿者叶雯晶
叶雯晶以自己的青春誓言为起点,分享自己的志愿服务经历,并总结志愿服务的技巧和方法。从2018年加入“众善融乐”社区残疾人关爱志愿者行列,到如今被评为“最美志愿者”,她始终怀揣一颗热忱的赤子之心,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中,共参与超100次志愿活动,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近1000小时。在分享的最后,她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你的温度与我的温度相加,便是破冰时代的答案”。公益步履不停,坚守初心本色,她用责任和担当践行志愿精神,用实际行动传递长大“正能量”。


跨越山海,对话世界——长安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副主席、丝绸之路志愿服务带项目负责人张育嘉
张育嘉围绕丝绸之路志愿服务带项目,从活动的开展、成效与未来规划展开全面讲解。首先,他提出,志愿服务项目应在响应国家战略的同时,兼顾受众的的意愿。通过问卷调查、场馆访谈等多种方式,他带领团队对相关志愿服务的需求进行调研,最终挖掘出志愿者的需求缺口,并针对青年喜闻乐见的志愿服务参与形式开展活动。通过系统、科学的志愿者培训机制,他选拔出一批能力强、素质高的志愿者,有力推动了“丝绸之路”文化的传播,近年来,志愿者团队累计开展服务50余次,参与志愿者超500人次,服务对象达10000人次,为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青年力量。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深受触动,现场气氛热烈,大家志愿服务经历、项目开展等方面,积极向三位讲解人提问互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总队副主席张岩松表示,“我们要组织形式更多样、内容更充实的志愿活动,以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落实开展”。2024级志愿者郭佳彤表示,“通过本次活动,我明白在志愿活动中,我们要主动了解服务对象,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要用自己的想法去看待别人”。


习近平总书记勉励青年,“让青春年华在为国家、为人民的奉献中焕发出绚丽光彩”。校团委将持续推进“长安大学志愿服务大讲堂”,立足校园、心怀家国、放眼世界,让长大青年进一步理解志愿精神,弘扬志愿文化,以奉献之犁深耕青春,以奋斗之姿点亮青春。让更多长大青年学子理解“奉献 友爱 互助 进步”的志愿精神,为拼搏的英姿鼓掌,为坚韧的灵魂喝彩,学习楷模事迹,汲取榜样力量,用脚踏实地的付出践行新时代青年志愿者的青春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