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推进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全面落实学校第五次党代会精神,长安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充分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在高校“大思政”工作体系和“三全育人”格局中的重要作用,于暑期精心组织开展“返家乡”“三下乡”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广大青年学生搭建走进社会、了解国情、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引导他们在基层一线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近期,参与实践的学子们满载收获与感悟返校,通过分享实践成果与成长故事,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责任担当与精神风貌。

左:马晨轩 右:孟宋翔
马晨轩
这个暑期,我有幸作为一名志愿者,深入宝鸡市渭滨区经一路社区,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社会实践。这段经历让我在服务与学习中淬炼成长、感悟时代。这不仅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堂鲜活而深刻的“国情课”和“初心课”。
实践期间,我积极参与社区多项工作,我看到了社区工作者如何用耐心与智慧化解矛盾、服务群众,也看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绽放的笑脸、老人们在电话那头安心的回应。这些鲜活画面,让我对“国情”和“民生”有了更立体的认识。社区不仅是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更是民意反馈的第一现场,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最生动的实践课堂。
此次实践磨砺了我的意志,提升了我的能力,更筑牢了我理想信念的根基。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我将始终心怀“国之大者”,把个人成长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以青春脚步丈量祖国大地,以实干担当回应时代召唤。未来,我定当砥砺前行、不负韶华,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努力书写绚丽的青春篇章!
此次下乡实践并无复杂流程,我背包直达村里,驻村干部周书记接我时,一路颠簸的村路让我对接下来的日子有了实感。
孟宋翔
跟着周书记和孟书记入户走访,我才发现老乡们的难处多是日常不便,而非书本里的大问题。我记下这些事,跟着琢磨解决办法、整理档案,能帮上实在忙,心里很踏实。
下地干活让我真切体会到“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太阳暴晒、腰酸背痛,可看着自己插的秧苗立在田里,成就感十足。裤脚沾泥、闻着田味,与城里截然不同。我渐渐懂了周书记“把脚扎在泥土里”的意思。几十天里,我只是跑前跑后、整理档案、解决小麻烦,却因老乡们的笑容觉得实践很值。
离开时,周书记叮嘱我多学习、多实践,这话我铭记在心。这段日子让我明白,很多事要亲身去做,踏实待人能收获鲜活难忘的感悟,这比课堂所学更珍贵。

左:王炳凯 右:刘辛怡
王炳凯
在环境整治中,我和伙伴们顶着烈日清理垃圾、规整车辆。这些琐碎工作让我懂得,社区的整洁源于每位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付出。看到居民在舒适环境中活动,我真切体会到“付出就有回报”的成就感。
宣传环保知识时,我曾遇居民不理解,认为环保与己无关。这让我明白沟通需换位思考,我用乱堆垃圾影响邻里、分类回收有益等身边事引导,既锻炼了表达与应变能力,也学会做事要耐心有智慧。走访社区老人更让我触动。许多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我们的陪伴和帮助让他们展露笑容,也让我懂了陪伴的珍贵。张大爷讲述的社区变迁,更让我感受到社区温度与历史厚重,理解了社区工作对维系邻里情感的重要性。
这次实践让我跳出校园,看到社区工作者的坚守,感受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明晰了自身社会责任。未来,我会带着收获积极参与社会服务,同时将感悟融入学习生活,提升自我,努力成为有担当的社会成员。
刘辛怡
在未央区数据和行政审批服务局的政务见习,让我深切体会到“规范、高效、服务”不仅是口号,更是贯穿每一项工作的真实准则。在办公室的日常工作中,我协助完成公文流转、信息录入与会议筹备等事务,虽身处后台,却深刻体会到每一份文件、每一条信息都密切关系着前端服务的质量与群众的满意度。此外,这段见习经历让我对“程序正义”和“数据精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无论是文件的细致校对,还是数据的逐项核查,都需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我也亲眼见证同事们如何以专业和热情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们的言传身教让我明白,政务人不仅要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更要始终心向群众、紧贴民生。此次见习期间学到的经验知识也将激励我不断前行,不断进步,在实践中成长为学习型、创新型、实干型兼备的新世纪人才。

左:杨焮杰 右:曹议文
杨焮杰
为响应学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助力山区教育发展,2025年7月,我随长安大学春晖行动协会支教队赴贵州威宁县云贵乡街边小学,开展了为期两周的支教活动。
支教期间,团队不仅开展语数英等基础课程,还开设手工、舞蹈等特色课程。我指导的学生手工作品充满创意,从飞猪到旋转飞行器,件件展现着他们的巧思与热情。运动会和文艺汇演让孩子们在活动中收获成长与自信。我用镜头忠实记录下每一个精彩瞬间,利用课余时间剪辑宣传,让更多人关注到这片土地上的教育故事。虽然当地条件艰苦,但孩子们求知的眼神和灿烂的笑容深深打动了我。他们用认真的听讲和积极的参与,诠释了对知识的渴望。这段经历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提醒我不忘初心、以所学回报社会。
曹议文
本次在未央区科学技术局的见习,是我大学生涯中第一次走出课堂、迈入实践的宝贵经历,让我真正从理论走向现实,深入了解了政府部门的工作机制与运行逻辑。
在这一个月中,我收获颇丰。单位严谨务实的工作氛围令我印象深刻。在前辈们的悉心指导下,我逐步参与到文件收发、资料整理、企业走访等具体工作中,切身感受到政府工作的规范性、程序性与时效性。每一项任务都让我更加明白严谨细致的重要性,也让我意识到科技政策从制定到落地过程中政府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各部门协同联动、同事之间默契配合,始终贯彻“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共同推动工作高效运转。
这段见习让我真切触摸到政府运行的脉搏,深刻理解了科技管理工作的意义与价值。我将把此次所学、所思、所悟融入今后的学习与职业生涯中,不断夯实专业基础、提升实践能力,努力成长为对社会有贡献、对国家发展有用的青年人才。
实践的脚步虽暂告一段落,但探索的热情与担当的初心永不落幕。本次实践所积累的经验、收获的感悟,将成为信息工程学院学子前行路上的宝贵财富。期待同学们以此为起点,将实践所得转化为奋进动力,在专业领域持续深耕,用实际行动诠释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为学院发展与国家建设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图:马晨轩 孟宋翔 王炳凯 刘辛怡 杨焮杰 曹议文 审核:杨加玉 网络编辑:徐绍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