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探寻陕州地区独特的民居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地坑院传统技艺的千年智慧,8月21日,长安大学赴河南三门峡“崤函乡野振兴行·助农兴业青春力”暑期社会实践队走进陕州地坑院,开启了一场探寻黄土民居智慧与感悟非遗传承魅力的实践之旅。
陕州地坑院是黄土高原的传统特色民居,先辈们因地制宜,以黄土为料,在平地挖凿深坑,沿坑壁开凿窑洞。地坑院的建造特点充分体现了古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是中国民居建筑文化的重要遗产。
队员们沿着地坑院隧道共参观21个院落,深入了解不同院落的建造技艺及其所承载的陕州地区的特色民俗文化。在陕州历史院与营造技艺院,队员们系统了解到建筑所蕴含的“五行”传统文化内涵,同时也认识了陕州本土泥瓦工、木工等与地坑院营造相关的工具。在农耕院,穿山灶高效节能的设计尽显陕州人民的生活智慧,柿子醋、山楂醋等特色物产,则承载着当地农耕文化的独特风味与民俗记忆。地坑院独特的建筑风格,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其建造技艺的深厚文化根基,也让千年建筑文化的脉络在具象认知中愈发清晰。

实践队员正在参观
实践队全体成员走进非遗泥塑工坊,向杨强强师傅学习泥塑技艺,并聆听其技艺传承故事。杨师傅感慨,短视频等新媒介为老手艺带来新机遇,极大助力了乡村非遗产业的发展,他期待大学生以年轻视角传播泥塑故事,让老手艺成为乡村振兴“新支点”。队员们用心创作的泥塑作品获杨师傅与游客赞赏,还主动帮杨师傅拍摄视频,宣传陕州特色泥塑彩绘技艺。活动结束后,队员们深刻意识到,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非遗的契机,更能以青春力量让传统泥塑在当代焕发新活力。

实践队员体验泥塑
此次陕州地坑院民居文化探索之旅,既是对黄土民居智慧的深度探寻,更是一堂鲜活的非遗传承实践课。队员们在触摸千年营造技艺、感悟民俗魅力的过程中,坚定了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信念,更立志以青春之力书写传统文化薪火相传的时代答卷。

合影
(供图:傅浩桢 审核:曾晓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