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专项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    正文

长安大学赴山西运城社会实践纪实丨文化传承篇

时间:2025-07-24浏览:作者:

为深入践行“保护好、传承好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理念,近日,长安大学“追溯文明根脉远·守护生态辉光长”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山西运城开展文化考察,系统调研河东地区文物遗存与历史脉络,探寻华夏文明的精神内核与文化基因。


实践队参观李家大院,青砖灰瓦间,“孝悌力田”的砖雕与“富时不俭贫时悔”的家训引人深思。队员们在赈灾粮仓遗址前驻足,从义庄旧迹与账本中,读懂李氏家族“以商养善”的往事,体悟晋商“义利并举”的精神底色,感受中华传统“善文化”的生动传承。

登上飞云楼,队员们惊叹于精巧的榫卯结构。这座不用一根铁钉的楼阁,历经数百年风雨依然挺拔,木构件上的彩绘虽褪色却仍见灵动。轻抚梁柱,队员们感慨古人“天人合一”的营造智慧,更深刻认识到古建筑既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明韧性的见证。

走进河东池盐博物馆,盐池与文明的共生关系愈发清晰。展柜里的古盐器、盐道图,生动印证着“因盐兴邦”的历史逻辑。结合习近平总书记“要深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的指引,队员们深刻意识到运城盐池不仅是地理符号,更是理解“资源禀赋塑造文明形态”的关键密码,它与运城博物馆的文物相互呼应,共同构成“生存—发展—传承”的完整文明链条。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运城博物馆时曾强调“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运城博物馆里的每一件文物,都是文明未曾断裂的鲜活证据。从旧石器时代的生存印记到明清的文化传承,从早期农耕文明的器物到盐池与文明兴衰的关联物证,这里的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历史的密码,串联起华夏文明在这片土地上起源、发展、延续的清晰轨迹。在这里,实践队成员对“守护文明根脉”的内涵有了更具体的理解。

此次实践让队员们深刻体会到,文化传承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未来的担当。作为长安大学建工青志队的青年学子,我们将继续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深挖历史文化资源,讲好文物背后的文明故事,让沉睡的遗产焕发时代生机,为守护华夏根脉、赓续文化薪火贡献青春力量。

(供图:建筑工程学院 审核:许榕榕 网络编辑:李昊锦)


地址:西安市朱宏路北段 邮编:710018 电话(传真):029-61105856 投稿信箱:xfjy@chd.edu.cn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先锋家园 共青团长安大学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