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非遗魅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安大学未来交通学院“寻脉中原·解码非遗”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王风飞的带领下,于7月18日走进开封朱仙镇木版画一条街,寻访非遗传人,为传统文化的现代传承注入青春力量。
实践队来到开封朱仙镇曹家老店,拜访了世界杰出华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曹新年,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曹新年向同学们介绍了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起源于唐,兴于宋,鼎盛于明清,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他一边讲述,一边拿起画作向同学们展示,讲解木版年画如何从春节装饰品发展成通过水陆交通远销海内外的文化符号。同学们聚拢在四周,满怀好奇地端详,不时发出惊叹之声。

曹新年向实践队介绍木版年画历史
随后,曹新年对朱仙镇木版年画独特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详细讲解。他指出,一幅完整的朱仙镇木版年画需经历画、刻、印等诸多工序。其中刻版工序尤为关键:刻版师傅需依照画稿的线条与图案,运用多种刀法,于硬质梨木上精心雕刻;每一刀都必须精准到位,稍有差池便会影响整幅作品的品质。印刷环节所用颜料均为天然矿物或植物颜料,需经反复调配,才能印制出色彩鲜艳且历久弥新的画面。队员们听得聚精会神,不时提出问题,曹新年均耐心解答,现场氛围热烈。

曹新年解答同学问题
接着曹新年向同学们简要演示了木板年画的制作过程。在他的指导下,同学们开始尝试亲手制作木版年画。整个老店里充满了浓厚的艺术氛围和欢快的笑声,队员们全身心投入,沉浸在亲手制作木版年画的乐趣之中。

实践队员亲手尝试
这次与非遗传人的对话和亲手制作木版年画的体验,让同学们对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大家纷纷表示,要将这份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传递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关注朱仙镇木版年画,为非遗的传承和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供图:傅浩桢 审核:曾晓阳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