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长安大学组建"心光耀豫 青春同行"暑期社会实践团队,于2025年7月12日至14日赴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实践活动。本次实践重点围绕乡村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两大群体的心理健康问题开展系统性调研与服务。

图为实践队和老人合影
2025年7月13日实践队赴樊村开展“关爱银发心”老年人心理健康检查实践活动和青少年心理健康调研活动。樊村作为典型的乡村村落,青壮年外出务工比例较高,60岁以上老年人占全村人口的35%,其中80%为空巢老人。长期缺乏子女陪伴、社交圈狭窄、对健康状况的担忧等问题,导致部分老人存在孤独、焦虑、情绪低落等心理状态,但村内缺乏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资源。

图为实践队员拜访空巢老人
实践队提前与樊村村委会沟通,收集全村老年人基本信息,初步了解老人生活现状与心理痛点,制定了一系列活动流程,并设计《老年人调查问卷》,针对行动不便、独居的老人,团队分2组开展入户走访。 本次实践活动旨在为樊村老年人提供免费的心理健康检查,通过专业疏导缓解老人心理压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队员们携带便携记录工具,与老人面对面交流,询问其日常作息、家庭关系等情况。通过与老人、村委会干部、邻里的访谈,梳理出两大核心需求:一是“情感陪伴需求”,85%的老人希望增加与子女的视频沟通频率,70%希望村里组织集体活动;二是“健康焦虑疏导”,60%的老人因慢性病担忧自身能力衰退。

图为实践队调研中
另外在当日青少年心理健康调研活动中,团队成员通过一对一访谈、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当地初中生进行了细致的心理状况评估。问卷内容涵盖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等多个维度,如“我对自己持有的态度”“别人对我的看法”等,旨在全面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态。调研发现,部分学生存在自我评价偏低、对未来迷茫等问题,而家庭沟通不足、学业压力等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此外,团队还与家长进行了深入交流,探讨孩子的成长环境及未来发展规划。许多家长表示,由于自身对心理健康知识了解有限,往往忽视孩子的情绪变化。队员们耐心讲解青少年青春期心理特点,并提供科学的教育建议,帮助家长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孩子的成长需求。

图为实践队对青少年调研
7月14日,实践队走进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樊村镇初级中学,为当地学生开展了一场心理团辅活动。本次活动以艺术疗愈为主,通过漆扇制作和图案填色等创意环节,帮助学生们在艺术创作中放松身心、表达自我。此次活动旨在关注乡村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为促进乡村教育均衡发展贡献力量。

图为课堂漆扇制作
活动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在漆扇制作环节,实践团成员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传统漆艺文化,随后引导大家用色彩表达内心情感。每个人的作品都是独一无二的,就像你们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同学们专注地在扇面上描绘着属于自己的图案,有的选择了明亮的色调,有的则偏好淡雅的色彩。图案填色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同学们分成若干小组,共同完成一幅幅大型填色作品。在这个过程中,大家需要相互配合、交流想法,共同完成创作。通过这样的团体艺术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活动结束时,同学们都对自己的作品感到自豪,纷纷表示这样的活动既有趣又有意义。

图为心理团辅活动
两日的调研和心理团辅活动不仅为同学们创造了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帮助同学在人际联系中建立归属感,打破孤立屏障;同时在自我探索环节深化对性格、优势的认知,学会接纳真实自我,实现个体与集体的共同成长;也使团队深刻体会到乡村老年人对心理健康的迫切需求。未来将继续以实际行动践行“关爱银发心”的初心,让更多乡村老人在温暖守护中安享晚年,并且通过专业服务与真诚陪伴,为樊村老年人送去了心理关怀,也让团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乡村养老中“心理支持”的重要性。

合影
(供图:建筑工程学院 审核:韩小强 网络编辑:李昊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