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专项工作    社会实践活动    正文

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延河星火耀史,窑洞遗韵凝情”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圆满结束

时间:2025-07-13浏览:作者:外国语学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青年学子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长安大学赴陕西延安“延河星火耀史,窑洞遗韵凝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外国语学院院长冯正斌带领下,于7月8日至11日赴革命圣地延安开展实践活动。实践队成员循着革命先辈的足迹,实地探访革命旧址、聆听先辈英勇事迹、收集珍贵红色史料等,深入感悟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让红色记忆在青春传承中焕发新的光彩。

26258

图为实践队在延安火车站前合影

一、烽火寻根,淬炼青春本色

王家坪、枣园、杨家岭革命旧址,中共中央西北局旧址,均是党中央在延安时期的核心办公与居住场所,展现了党在革命关键阶段的决策轨迹与领导实践。实践队怀着崇敬之心实地探访红色地标,通过参观旧址原貌、聆听历史解说、研读文献资料,深刻感悟党的坚强领导对革命胜利的决定性作用。

1937年8月至1947年3月,王家坪革命旧址是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所在地,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斗争的指导中心与总后方。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曾在此工作和居住,这里见证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实践团队员先后参观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以及军委礼堂、参谋部旧址等,队员们驻足其间,通过旧址内的革命文物与历史场景,感受老一辈革命家在简朴环境中顽强斗争的坚定革命意志。

1546A

图为实践队在王家坪旧址前合影

D9B7

图为实践队参观王家坪旧址

从1943年10月至1947年,枣园一直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枣园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为民族、为人民所做出的一系列伟大斗争。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参观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的旧居。队员们认真阅读着泛黄的历史文件和照片说明,了解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与群众同吃同住、共克时艰的革命岁月,学习他们坚韧不拔、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

11863

图为实践队参观枣园革命旧址

在枣园革命旧址前的广场上,长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实践队与同来探访的长安大学未来交通学院实践队不期而遇。双方约定将以此次交流为契机,未来在社会实践中加强联动,携手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际行动,共同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20E54

图为外国语学院实践队与未来交通学院实践队合影

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1938年至1947年的驻地,1945年4月至6月,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大会认真总结了党成立24年的经验,制定了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总路线,选举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委员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旧址内中央大礼堂、毛泽东旧居等建筑保存完好,是见证中国共产党思想建设与艰苦斗争的重要历史地标。中央大礼堂内保持原貌的木质座椅、主席台上方的党徽与标语,令队员们深受鼓舞与震撼。

125B4

图为实践队员们参观中共七大旧址

1941年至1954年,中共中央西北局作为民主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派驻西北的领导核心,统筹陕甘宁等五省党政军群工作。实践队成员们先后参观了习仲勋等领导人旧居和常委会议室、组织部旧址。延安时期,中共中央西北局为贯彻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将陕甘宁边区建设成为模范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创造了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

11EA1

图为实践队在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合影

105D2

图为实践队近距离了解革命文物

二、文脉星火,燃动红色传承

延安新闻纪念馆、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延安革命纪念馆以丰富史料和独特视角,展现延安时期革命历史全貌与红色文化传播脉络,实践队成员在此追寻历史足迹,深入学习红色文化,解码红色精神传承密码,肩负起传承与发扬之责。

延安新闻纪念馆坐落于陕西延安清凉山南麓,作为全国唯一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其窑洞式建筑寓意党的新闻事业从延安窑洞起步。馆内通过百余件文物及现代化展示手段,展现了延安时期中央党报委员会、新华社等众多新闻单位在艰苦条件下传播革命思想、助力中国革命胜利的历程。通过对新闻工作者事迹的系统学习,团队成员了解到,当年众多新闻工作者冒着生命危险深入一线,以客观真实的报道记录革命史实,展现军民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为革命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25A70

图为实践队在延安新闻纪念馆合影

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文艺事业的初创记忆与光辉历程。它不仅是新民主主义文化艺术教育的重要发源地,见证了大批文艺精英为民族解放事业创作经典作品的历史实践,更以“紧张、严肃、刻苦、虚心”的校训精神,奠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思想根基与发展范式。其现存建筑与历史遗存,既是革命文化圣地的物质载体,也是传承红色文艺基因、研究中国革命文艺史的核心实证,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教育意义。

1B8A8

图为实践队在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合影

实践队认真开展队内学习研讨,队员们积极向大家分享自己曾阅读过的红色书籍,互相交流心得体会。

1677B

图为实践队队员交流讨论

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最早的革命纪念馆之一,它集中展现了中共中央在陕北和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这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的辉煌史诗,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的光辉篇章。

13538

图为实践队在延安革命纪念馆参观及合影

三、教育筑基,绽放青春光芒

延安大学校史馆和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从不同历史维度,凸显出教育在人才培养、服务国家发展中的基础、先导、全局作用,诠释了教育如何塑造理想、培养品格,让青春在使命传承中绽放光芒。

延安大学是毛泽东同志亲自命名、我党创办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先后由著名的陕北公学、中国女子大学、泽东青干校、鲁迅艺术文学院等8所院校合并而成。延安大学校史馆全面而形象地展示延安大学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对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普通高等教育历史的浓缩式反映。在延安大学校史馆副馆长冯淑洁带领下,队员们沿着四大主题展厅徐徐参观,珍贵历史文献、泛黄老照片以及承载岁月记忆的实物展品,吸引着大家驻足凝视、认真聆听。随后队员们交流了对“教育为革命服务”使命的理解,深刻认识到延安大学在战火中成为培养革命骨干摇篮,为革命胜利输送了源源不断的力量。

42C84

图为实践队在延安大学校史馆前合影

10D51

图为队员们认真聆听讲解

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培养军事和政治干部的重要学校,为党的革命事业培育了无数优秀人才。“团结、紧张、严肃、活泼”,这八字校训掷地有声,它不仅是抗大的精神内核,更是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年为国家和民族奋斗的力量源泉。队员们在此驻足沉思,深刻领悟到抗大在抗战胜利和民族解放事业中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更加坚定了在新时代勇担使命、砥砺前行的决心。

1423D

图为实践队参观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此次延安之行,实践队探访历史坐标,重走先辈之路,在窑洞旧址前感受历史温度,在红色课堂中汲取精神力量,在红色沃土中深刻领悟延安精神的丰富内涵。实践队将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担当,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供图:外国语学院 审核:杨文佳 网络编辑:徐绍猷)


地址:西安市朱宏路北段 邮编:710018 电话(传真):029-61105856 投稿信箱:xfjy@chd.edu.cn

Copyright © 2020 版权所有 先锋家园 共青团长安大学委员会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