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响应国家《“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关于"加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的部署要求,8月3日-5日,长安大学经管学院“芪光异彩·秦药振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王丽萍的带领下,走进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开展黄芪产业专题调研,在实地调研中深切感受到子洲黄芪产业"守正创新、匠心传承"的精神。
为深入了解子洲县黄芪产业发展现状,挖掘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业现代化路径,8月4日,长安大学经管学院“芪光异彩·秦药振乡”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在指导老师王丽萍的带领下,赴子洲县天赐黄芪有限公司开展专题调研。

实践团队赴子洲县天赐黄芪有限公司调研合影
子洲县天赐黄芪有限公司作为子洲县重点农业龙头企业,专注于黄芪的采收、精深加工及市场推广。在子洲县天赐黄芪有限公司总经理曹阳的陪同下,实践团队参观了公司的现代化生产车间、质检实验室、仓储物流中心以及化学实验室。总经理曹阳介绍,公司近年来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推动黄芪种植标准化,并引进先进设备提升加工品质。目前,公司年加工黄芪原料超1000吨,产品涵盖饮片、提取物及保健食品等多个品类,远销国内外市场。

实践团队参观黄芪手工切片加工现场
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员就黄芪种植技术推广、黄芪种植难题等问题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此次调研不仅让队员们近距离感受到现代农业企业的创新活力,更深刻认识到科技赋能对传统农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团队将进一步整理调研资料,形成有针对性的建议报告,为子洲黄芪产业振兴贡献高校智慧。
8月5日,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黄芪产业示范基地以及富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展黄芪产业专题调研,实地考察了当地黄芪产业示范基地和重点加工企业。此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子洲黄芪这一特色农产品的产业发展现状,探索乡村振兴背景下传统中药材产业的转型升级路径。
在黄芪产业示范基地,团队重点考察了黄芪品种选育和间作套种技术应用情况。基地技术负责人介绍,示范田通过引进甘肃、内蒙古等地的多个优良品种进行对比试验,筛选出适合当地土壤气候条件的优质品种。同时,示范基地积极探索“黄芪+豆类”的科学间作套种模式,既保证了黄芪的道地品质,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为农户增收开辟了新途径。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政策规定,黄芪作为经济作物目前只能在农田边缘地带种植,这一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规模的扩大。

实践团队赴子洲县黄芪产业示范基地调研合影

黄芪示范基地负责人向实践团队介绍黄芪种植注意事项
随后,团队走访了当地重点黄芪种植加工企业--富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企业总经理曹总详细介绍了生产经营情况,参观了公司里的创业中心、宣传中心以及培训中心,在促进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曹总表示,作为子洲县的支柱产业,黄芪产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建议政府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加强技术指导,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同时,企业也在积极探索产品深加工路径,计划开发黄芪茶、黄芪粉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

富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向实践团队介绍公司发展状况
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还就产业政策、技术支持、市场拓展等问题与企业总经理进行了深入交流。通过实地走访,团队深刻认识到,子洲黄芪作为道地药材,其产业发展不仅关系到当地经济,更是中医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实践团队赴富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合影
此次深入子洲县黄芪产业一线调研,充分展现了当地政企农三方践行乡村振兴战略的坚定行动。青年学子作为中医药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的新生力量,通过实地考察种植基地、走访加工企业、对话基层农户,将课堂理论融入产业实践,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服务道地药材高质量发展、助力革命老区乡村振兴。
(供图:经管学院新媒体部 审核:王作航 网络编辑:徐绍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