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了解膨胀土对当地居民生活的影响,并探索更有效的灾害防治措施,长安大学赴陕西安康“让‘星’科技·安‘哨’一方”暑期社会实践队于2025年7月23日前往安康机场附近的安家沟,开展居民走访与实地调研活动。
倾听民声:膨胀土的真实写照
“像手皮一样,一干就裂,一碰就碎。”安家沟的一位大娘用生动的比喻向实践队描述了膨胀土的特性。队员们深入村中,与当地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对膨胀土的切身感受。一位村民用树枝指着地上的裂缝说道:“这土坏得很!下一场雨后就能出现一大堆裂缝,有的甚至蔓延到堆柴火的小土房上,大家都怕墙塌了。”另一位村民则提到:“有这种土的田地,庄稼也种不好,地一干就板结开裂,庄稼扎不好根。”
尽管膨胀土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村民们通过自建房改造、科学施肥和灌溉技术,已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膨胀土的影响。实践队注意到,许多村民的房屋和田地已逐步适应了这种特殊土质,展现了当地居民与自然共存的智慧。

图片1-走访调查(张静雅/摄)
科技赋能:探索防治新路径
在调研过程中,实践队发现在安家沟的山坡安装膨胀土监测装置的地方还新增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板。这一变化引发了村民的讨论。部分村民对光伏板的作用表示好奇,认为“好歹给山坡‘穿了衣服’,总比光秃秃的土强”。实践队结合专业知识向村民解释,光伏板的铺设不仅能发电,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膨胀土的胀缩,是一种创新的防治手段。

图片2-走访调查(张静雅/摄)
惠民科技在路上
调研结束后,实践队与村民依依惜别。热情的村民邀请队员们在家中歇凉喝水,这份淳朴的情谊让队员们深受感动。回到驻地后,实践队立即展开总结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膨胀土防治工作不仅要依靠科技手段,还需贴近群众需求,真正做到“科技惠民”。未来,团队计划将光伏发电与灾害预警系统结合,探索更多元化的防治方案,同时加强科普宣传,帮助村民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膨胀土灾害。

图3 -团队合影(张静雅/摄)
此次走访不仅让队员们对膨胀土的危害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也拉近了科技工作者与人民群众的距离。实践队将继续秉持“让科技守护一方安全”的初心,在后续工作中深化调研、优化方案,为安康地区的灾害防治贡献青春力量。
(供图:张静雅 郭一桦 袁林桃 张凯洋 华健 王淼 梁怡晨 王语嫣 李想 审核:杨东民 网络编辑:徐绍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