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长安大学青衿致远实践队的学子们从西安出发,奔赴鄂尔多斯。这座以煤炭资源闻名的城市,正以智慧绿色矿山、新能源低碳发展、人才科创融合、社区民生升级与民族团结共融的多元实践,书写着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答卷。实践队通过走访科技展馆、碳中和实验院、人才科创中心、社区街巷及文化展馆,结合问卷调查、深度访谈、实地观察等方式,形成了充分的调研报告,以青年视角解码鄂尔多斯转型逻辑,为西安发展探寻可借鉴的实践经验。
一、智慧绿色矿山:从 “黑色资源” 到 “绿色动能” 的破局实践
在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智慧矿山无人开采系统的动态演示让队员们驻足良久。屏幕上,机械臂精准完成煤层切割、运输,数据实时传回中控室,全程无需人工下井;一旁的煤炭清洁利用模型,则展示着从原煤到清洁煤气、精细化工产品的全链条转化过程。“这不是对‘煤炭’的简单抛弃,而是用智能技术给传统资源‘赋能’。” 队员小周感慨道。
实践队通过科创中心讲解员了解到,鄂尔多斯已在 23 座煤矿实现智能化改造,开采效率提升 40%,吨煤能耗下降 15%。智慧矿山无人开采系统的动态演示让队员们驻足良久。煤炭清洁利用模型则更显精妙,这些模型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 “黑色煤炭” 到 “绿色产品” 的全链条蜕变。
二、新能源低碳发展:从 “理论框架” 到 “系统实践” 的转型样本
走进鄂尔多斯碳中和实验院双碳赋能应用场景展示中心,实时跳动的风光发电数据、动态更新的智慧电网调度图谱,让 “新能源消纳” 从课本概念变为可感可知的实践。“这里的风光发电量占比已达 35%,但通过智慧电网的负荷预测与动态调度,弃风弃光率控制在 5% 以下。” 实验院工作人员介绍道。

图为队员在碳中和研究院进行参观学习
实践队通过实地调研发现,鄂尔多斯的转型不仅在于 “产”,更在于 “储” 与 “用”:其建成的新能源储能基地可储存 200 万千瓦时电量,相当于 5 万户家庭一周的用电量;而 “源网荷储” 一体化系统,更是实现了新能源发电、电网输送、用户负荷与储能设备的协同联动。“这为西安‘车城一体’的新能源布局提供了思路。” 队员小钟分析道,“西安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突破 50 万辆,若能借鉴鄂尔多斯智慧电网技术,优化充电桩布局与电力调度,可进一步缓解‘充电难’与‘电网负荷波动’的矛盾。” 实践队在调研报告中,已初步提出 “西安高新区 - 西咸新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网络协同调度” 的模拟方案。
三、人才科创融合:从 “创意想法” 到 “产业落地” 的链条化实践
“我们与 20 多所高校建立合作,学生的创意只要通过企业评估,就能获得资金、场地支持,直至产业化。” 鄂尔多斯人才科创中心负责人的介绍,让队员们眼前一亮。在中心的 “青年创意孵化区”,展示着 30 余项由高校学生主导的落地项目 —— 从基于物联网的煤矿安全监测装置,到适用于草原地区的便携式光伏充电器,均实现了 “创意 - 研发 - 生产” 的闭环。

图为队员在人才科创中心进行体验
实践队通过访谈了解到,这种 “人才 - 企业 - 科研” 的链条化模式,核心在于 “需求前置”:企业提前发布技术需求,高校针对性开展研发,政府提供政策衔接。“学生创意不少,但是‘从实验室到生产线’存在断层。” 材料专业队员小张在实践会上指出,因此实践队已整理出许多借鉴建议,计划提交给本校科研管理部门。
四、社区民生与文化共融:从 “基础服务” 到 “温度治理” 的实践样本
鄂尔多斯水岸花园社区的 “需求清单” 墙上,各类清单触及民生。这些需求均由居民提出,而社区棋牌室,台球室,乒乓球室等等设施,正是需求落地的生动注脚,实践队成员纷纷体会到了水岸花园社区设施的完备。
在社区安全体验区,VR 火灾逃生模拟、地震平台体验让安全知识从 “纸面” 走向 “实践”。“小朋友乐乐主动给我们讲解燃气阀关闭步骤,这比单纯看公告栏有效得多。” 队员小李观察到。实践队对比西安社区现状后建议:可在西安老旧小区推广 “沉浸式安全教学”,结合社区志愿者力量,让居民从 “被动接收” 变为 “主动参与”。
而在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三千孤儿赴内蒙” 的展区让队员们深受震撼。通过与展馆负责人访谈,队员们了解到,展馆通过 100 件组文物、600 余张图片及 “沉浸式 + 互动式” 展陈,让 “民族团结” 从抽象概念变为具体故事。“蒙汉群众共办产业、同过节日的案例,对西安多民族社区文化融合很有启发。” 队员小周在调研报告中建议,西安可挖掘本地各民族共居共乐的历史故事,通过社区文化墙、互动展览等形式增强认同。

图为队员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门口合影
实践总结
“走出校园不是目的,带着解决方案回来才是。” 队长小梁实践队讨论会上说道。这场实践,让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离不开技术创新与民生温度的双向奔赴;而青年的成长,更需将专业所学与家乡需求紧密联结。未来,实践队将持续跟进调研成果,通过校园宣讲、政策建议等方式,让鄂尔多斯的转型经验真正为西安发展注入青春动能。
( 供图:周子荃、钟佳禾 审核:张雷 网络编辑:徐绍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