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大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探讨产教融合新路径,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与人才精准就业双向赋能,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7月13日至7月21日,长安大学赴安徽马鞍山“智瞳索车踪·慧治安路畅”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孙健的带领下前往安徽省马鞍山市开展调研。
在城市交通治理方面,虽然我国已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但传统交通管理模式和监控系统在应对复杂城市交通环境时,仍存在诸多不足。现有监控系统在车辆特征识别方面存在局限性,仅能识别车牌、颜色等基本结构化信息,对于车辆细微特征,如剐蹭痕迹、车灯破损、车身凹陷等关键细节,无法有效识别和搜索。
实践队依托已形成的“挑战杯”项目团队开展本次创新创业专项实践,优化人员配置,完善技术服务。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实践队继续深挖文搜图车辆检索技术研究,设计了融合编码器(F-Encoder),实现了面向嫌疑车辆追踪的细粒度特征提取方法。F-Encoder将车辆视频中多种特征进行整合,包括车辆外观细节特征(如划痕、凹痕、破损等)和行为特征(如行驶轨迹、速度变化等);通过自注意力机制和交叉注意力对不同特征进行权重分配,确保关键细节特征在最终特征表达中占据更重要位置。依靠该技术,实践队研发出面向城市交通管理的“文搜图”车辆检索系统。该系统是一款面向城市交通安全的AI驱动型解决方案,专为高效处理肇事逃逸、犯罪追踪等复杂车辆检索任务设计。系统深度融合海量文本嵌入模型与多模态AI技术,支持通过自然语言描述快速锁定目标车辆,实现“以文搜图、秒级定位”的智能检索能力,尤其适用于城市交通治理、公安刑侦等对车辆特征敏感的场景。
应马鞍山市交通运输局邀请,实践队前往马鞍山市交通运输局座谈交流。马鞍山市交通运输局党委书记、局长唐杰对长安大学一行的到来表示热情欢迎,并详细介绍了马鞍山市的基本概况以及宁马城际的建设情况,期待实践队通过接下来的实地研学发现真问题,锻炼真本领,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为当地城市交通优化治理以及城市建设发展建言献策,不断提高青年学子在实践中的获得感。
会上,实践队从现实需求出发,以创新方法为基,以实际应用为导向,对文搜图车辆检索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强调了文搜图车辆检索技术具备的取证速度快、特征识别细、图文匹配准和用户使用易等突出优势,展现了实践队扎实的技术知识和牢靠的专业素养,得到与会人员的高度肯定。

会议现场
实践队在当地政府部门的支持协调下前往马鞍山市公交集团智能调度中心、城乡规划展示馆,宁马城际太白站、姑孰站和慈湖高新站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在马鞍山城乡规划展示馆,实践队观看马鞍山市微纪录片与区域规划模型演示,孙健为实践队详细讲解宁马城际的规划与路线设计,实践队深刻认识到马鞍山市作为长三角“白菜心”、安徽“杭嘉湖”的独特区位优势,了解到了马鞍山市的交通发展规划。在宁马城际现场勘察中,实践队成员通过操作无人机对实地环境进行航拍及视频录制,全面调查交通情况,并采访一线工作人员,详细问询相关事宜,获取丰富的一手资料。其中,姑孰站紧邻当涂汽车站、当涂东站和当涂火车站。在这里,实践队成员采访了当涂汽车站总经理冯雷,深入了解当涂汽车站的公交班线线路、客流量、换乘情况,收集了相关数据,为研究文搜图车辆检索技术的应用落地提供了有力支撑。
实践过程中,亦有捷报传来,在近日举办的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陕西赛区省级复赛中,实践团队最终取得了高教主赛道省级金奖的优异成绩。下一步,实践队将结合此次实践,进一步攻克技术难题,提高技术的实际应用水平,为后续参加“挑战杯”、交科赛等学科竞赛活动打下坚实基础。

实践队员在创新大赛中获奖
科技赋能发展,落地实践求知。从与马鞍山市交通管理部门的深度交流到脚踏在宁马城际的实地勘察,从了解交通管理全流程到真切体会交通管理的“疑难杂症”,实践队切身感受到了科学技术赋能交通管理的必要性,矢志投身技术研发,坚持将专业知识与实践探索紧密结合。未来,实践队将强化与交通管理部门深度合作,持续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建设,以专业知识与实干担当,点亮智慧交管的新未来,奋力书写交通强国建设的崭新篇章。

实践队员合影
(供图:傅浩桢 审核:曾晓阳 网络编辑:徐绍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