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7月23日,长安大学“起义火种·薪火相传”暑期社会实践队赴陕西清涧县同心阁,开展“追寻红色足迹、赓续红色血脉”三下乡实践活动。
坐落于西沟砭广场宽州阁的 “同心阁”,是清涧县统一战线的重要阵地。这座总面积 310 平方米的三层建筑,每层都承载着独特的统战记忆:一层统战展室系统梳理红色统战历史,二层 “走出家乡的清涧人” 展室展现乡贤风采,三层研学交流室则为思想碰撞提供平台。实践队队员们在讲解员的引导下,逐层探寻其中蕴含的统战智慧。

实践队到达同心阁
在一层 “红色统战・峥嵘岁月” 展区,队员们重点学习了清涧起义作为 “党在国民党军队中开展统战工作范例” 的历史意义。通过珍贵史料和生动讲述,大家了解到 1927 年 10 月,唐澍、李象九、谢子长等共产党员以石谦旅为骨干发动起义,打响西北地区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第一枪的壮举,深刻认识到 “兵运工作” 在革命时期统一战线中的关键作用。队员们结合此前在笔架山了解的白雪山烈士改造 “土客” 队伍的事迹,对刘志丹、谢子长等提出的 “白色(争取国民党军队)、灰色(改造土匪武装)、红色(组建工农武装)” 三色建军理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队员曹钤钤感慨道,“这让我们明白,革命的胜利从来不是孤军奋战,而是团结一切力量的结果。红军东征的统战故事同样让队员们印象深刻。1936 年,毛泽东率领红军从清涧强渡黄河、挥师东征,不仅在军事上取得胜利,更通过发动群众、团结各界力量,吹响全民抗战号角。“毛主席在袁家沟写下的《沁园春・雪》,后来成为重庆谈判期间团结民主人士的‘统战利器’,这种以文化人、以情聚心的智慧太让人震撼了。” 队员刘笑航感慨道。此外,“三三制” 民主政权中党员与非党员的科学配比、枣林则沟会议期间清涧群众 “宁肯吃糠咽菜也要支援前线” 的鱼水深情,都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到统一战线 “凝聚人心、汇聚力量” 的强大生命力。

实践队参观同心阁
二层展室里,55 位清涧籍杰出人士的事迹构成了 “人文统战” 的生动注脚。从茅盾文学奖得主路遥用《平凡的世界》激励万千青年,到 “红旗沟精神” 展现的改天换地奋斗力量;从党的七大 17 位清涧代表履职尽责,到当代乡贤折生阳捐建教育基金反哺家乡,队员们看到了统一战线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承与发展。当了解到长安大学教授曹琰波等校友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时,队员们更增强了“校地同心、共促发展” 的责任感。

二层展室内清涧籍杰出人士(部分)
在三层研学交流室,实践队与当地统战干部围绕 “新时代统战工作与青年担当” 展开座谈。大家结合清涧将红色统战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实践 —— 如打造《沁园春・雪》统战实践基地、通过 “万企兴万村” 助力乡村振兴等,就 “青年如何参与红色统战资源保护利用” 展开热烈讨论,提出了 “大学生宣讲团 + 新媒体传播”“校地合作开展统战历史研究” 等建议。
实践队队长郑深元表示:“同心阁里的每一段历史、每一个故事,都是鲜活的统战教材。从革命时期的‘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到新时代‘画出最大同心圆’,我们深刻体会到统一战线是党的重要法宝。作为青年学子,我们要传承这种‘大团结、大联合’的精神,为基层发展凝聚青春力量。”
未来,实践队将持续深入调研,通过微视频等形式,在校内外广泛传播清涧的红色故事,让更多青年从中汲取奋进力量,在新时代征程上书写属于青年一代的华彩篇章。同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形成关于 “红色统战资源赋能老区发展” 的调研报告,为清涧高质量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供图:郑深元 审核:杨东民 网络编辑:徐绍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