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红芯先锋·材启新智”博士团,在指导教师滑维杰的带领下,于2025年6月底至7月初,深入汉中市西乡县骆家坝镇九年制学校、沙河镇初级中学,以及西安市蓝田县焦岱镇初级中学、阎良区西飞保育院开展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博士团紧扣“材启新智·筑梦强国”主题,化身“科普讲师”和“材料魔法师”,将深奥的材料科学知识转化为趣味科普,在城乡青少年心中播撒热爱科学、崇尚创新的种子。
“红芯”初心: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梦想种进祖国未来的心田
在科普活动中,指导教师滑维杰阐述了此次社会实践的深远意义:“‘红芯’象征着为国育才、科技报国的赤子之心,‘材启新智’寓意以材料科学启迪未来智慧。组织博士团深入基层科普,是同学们践行社会责任、服务教育发展,主动融入‘大思政’育人格局的重要实践。这不仅是在科研前沿的探索,更是用专业知识回馈社会,点燃青少年的科技报国梦想。”孩子们渴求知识的眼神和因科学奇迹绽放的笑脸充分展现了此次实践活动的价值。

滑维杰老师讲解活动意义
科普实践:在青少年心中编织科技强国的梦想
实践队精心设计课程,紧扣时代与前沿,打造了四个引人入胜的科普模块:
《守护秦岭:家园与生灵》
王家辉博士以“绿色宝库”秦岭切入,生动介绍其地理、生态及珍贵的“秦岭四宝”(大熊猫、朱鹮、金丝猴、羚牛)。谈及珍稀动物因栖息地破坏面临的挑战,同学们眼中充满担忧。王家辉强调保护秦岭对生物多样性的极端重要,呼吁大家从身边小事做起,守护共同家园。
《吸水奇兵:小材大用场》
赖淏博士从纸尿裤入手,现场拆解揭秘内部吸水材料。他表演“材料魔术”:10克实验室吸水树脂瞬间“喝掉”500克水,引发阵阵惊叹。接着转向“近亲”吸油树脂,讲解其如何化身“海洋清道夫”高效处理油污,并展示吸饱油后如珍珠般的颗粒。最后展望其在基建中的潜力,点燃同学热情。
《仿生妙想:自然的智慧》
翟健梁与孙新宇博士带来“仿生材料秀”。荷叶滚珠引出“超疏水材料”;萤火虫荧光联系到“蓄能发光材料”。同学们亲手触摸超疏水涂层,感受黑暗中发光材料的梦幻光芒,直观体会这些源于自然的智慧在日常中的妙用。
《混凝土史诗:基石与创新》
邵汀荃博士带同学们穿越两千年。从古罗马万神殿的火山灰,到港珠澳大桥的尖端配方,“混凝土史诗”徐徐展开。他重点展示现代混凝土的飞跃:能“自我愈合”裂缝、具备“自清洁”功能。巧妙融合生态保护、仿生科技等前序概念,让同学们深刻领悟这“文明基石”厚重的历史与澎湃的创新,思考材料科学如何支撑人类未来。
反响热烈:孩子们眼里的光,就是未来的希望
活动在各校反响热烈。同学们认真聆听、积极提问,眼神闪烁着对知识的热爱和对科学世界的向往。沙河中学方亿宁校长感慨:“博士们用神奇实验推开了科学之门!孩子们眼里的光,就是乡村振兴的未来希望!”西飞幼儿园晁阳主任称赞道:“博士们用专业和爱心搭起心桥。这么有趣的科普,点燃的不只是科学兴趣,更有珍惜绿水青山的意识!”

实践队员在各校开展科普活动
实践育人:博士生党员服务社会显担当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是长安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践行立德树人使命、深化实践育人理念的生动体现。不仅是“红芯先锋·材启新智”博士团社会实践的重要成果,更是材学致博党支部博士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服务社会的有力证明。博士党员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追求,也将科学的火种、创新的精神和守护家园的责任感,深深播撒进城乡青少年的心田,照亮了他们通往科技强国的梦想之路。
(供图:赖淏、邵汀荃、滑维杰 审核:滑维杰 网络编辑:徐绍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