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探寻现代乡村节水智慧,助力非遗传承,长安大学赴甘肃张掖“寻根陇原承薪火·筑梦新程展鸿图”暑期社会实践队于7月16日在指导老师陆军的带领下前往倪家营镇汪家墩村实地考察高标准灌溉系统并拜访葫芦雕刻、剪纸非遗传承人胡文明。

实践队合照
实践队首先考察了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现场负责人介绍了测控一体化闸门的运行原理:该设备采用电机驱动与太阳能供电,实现灌溉全自动化。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终端远程调控闸门,其开合精度可达毫米级。在倪家营分灌区智慧化建设调度指挥中心,队员们看到大屏实时显示着田间水位、流量、设备状态等数据。中心负责人表示,该系统的应用显著提升了水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灌溉管理的智能化和精准化。队员们认识到,智慧农业的发展不仅体现在技术设备的升级,更在于通过数据赋能,重塑了农业生产方式与资源利用模式。这种将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农业深度融合的创新实践,让队员们对数字乡村建设有了更为立体的认知。

实践队考察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实践队随后来到非遗传承人胡文明家中,观摩其葫芦雕刻与剪纸技艺。胡文明现场展示了雕刻过程,刻刀在葫芦表面精准游走,呈现出细腻纹样;在剪纸环节,普通红纸经其巧手折叠剪裁,迅速变为生动图案。其家中陈列的作品凝聚着多年匠心。通过与传承人交流,队员们体会到传统技艺承载的文化价值与精神内涵,认识到在科技快速发展的当下,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实践队拜访非遗传承人胡文明
此次调研让队员们深刻理解了新时代“三农”精神的实践内涵:智慧灌溉系统展现了科技强农的“农业强”路径,非遗传承人的坚守则诠释了文化育乡的“农村美”底蕴。未来,长大学子必将以“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情怀为指引,把专业知识融入乡村发展,推动科技创新与传统文脉融合,共同绘就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图景。
(供图:韩雨婷 刘毅凡 审核:杨加玉 网络编辑:徐绍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