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我们齐聚于此,共同迎来 “青春鄂尔多斯,绿色赋能发展” 三下乡活动的出征时刻。实践队由材料学院无机非系系主任李辉副教授、夏俊超老师、材科系张雷老师担任指导老师。成员是9名分别来自材料学院、信息学院、经管学院的学生。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社会实践活动启程,更是我们响应国家号召,投身乡村建设,传承红色基因,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庄重宣誓。实践团队将从7月20日到7月25日,在鄂尔多斯市团委的带领下,参观、调研鄂尔多斯多家企业、研究院、公共设施等。

图为出发前团队合照
作为为国家能源安全立下汗马功劳的城市,鄂尔多斯的煤矿曾点亮千万家庭的灯火。但在全球低碳转型的倒逼下,“靠煤吃饭” 的路径越走越窄 —— 传统产业占比过高、生态环境压力凸显、新兴动能培育不足,这些现实痛点倒逼这座城市必须破局。近年来,鄂尔多斯向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全力突围,光伏组件生产线昼夜运转,风电整机测试场机器轰鸣,储能电池项目落地开花,一场静悄悄的产业革命正在草原深处上演。
但转型从来不是坦途:传统煤矿工人如何转型为新能源产业技工?本地配套企业如何跟上核心设备制造的步伐?广袤的草原与戈壁如何平衡开发与保护?这些问题,既考验着城市的智慧,也等待着我们去探寻答案。
在出发前,团队成员做了一系列的前期准备工作:准备面向市民和相关产业从事人员的调查问卷。设计面对消费者、企业负责人、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的深度采访提纲。收集鄂尔多斯市近5年城市发展各项指数以及城市规划建设文件、新能源制造产业近5年各项发展指数。提前创建实践团队公众号、自媒体账号。收集各大网络平台上有关鄂尔多斯市城市发展、新能源产业有关视频的评论数据,并对文本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可视化的展示。

图为团队数据处理照片
此刻,草原的风正为我们壮行。愿我们带着 “不唯书、只唯实” 的态度,把论文写在鄂尔多斯的大地上。当我们返程时,希望能留下三个印记:一份经得起推敲的产业分析报告,一套切实可行的转型建议方案,一群读懂资源型城市转型之痛的青年践行者。
现在,让我们带着使命出发,用青春之力为鄂尔多斯的绿色转型注入动能!
出发!
(供图:周子荃 审核:张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