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日和11日,长安大学“三链协同促转型・高质量发展启新程”暑期社会实践队在指导老师魏娜的带领下,深入商南县经济技术开发区,聚焦“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开展调研。此次活动旨在探究经开区企业如何通过三链深度融合破解发展瓶颈、激发产业活力,通过走访代表性企业、与负责人及技术骨干座谈,梳理三链融合的实践路径,为商南县经开区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沁园春茶业: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升级
商南县沁园春茶业有限责任公司是集茶叶育苗、种植、加工、销售及茶旅融合于一体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拥有6800亩无性系良种示范茶园和现代化加工厂,打造的“秦园春”品牌产品多次荣获国家级奖项,形成了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优势。该公司创新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有效带动商南县茶农共同发展。
调研期间,实践队观看企业茶园发展纪实影片并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茶园系统,深入了解茶叶种植、生产加工及品牌建设情况。随后,实践队与企业代表进行了深度座谈,围绕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助力农业现代化等议题展开探讨,并就如何进一步提升原料标准化、加强产学研合作等方向交换了意见。活动最后,双方合影留念,为此次调研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调研不仅加深了实践队对茶产业全链条发展的认识,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科技赋能农业、产业带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队员们纷纷表示,未来将结合专业所学,积极探寻农业现代化发展路径,为助力乡村特色产业提质增效贡献青春力量。

实践队与沁园春企业代表进行深度访谈
祥瑞源琪科技:全产业链布局打造食品新生态
陕西祥瑞源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是专注于农产品深加工的绿色食药企业,投资建设陕西高科农业食品产业园,主要经营范围涵盖农副产品销售、食品加工、果蔬种植、休闲观光等多个领域,并通过研发茶多酚、香菇多糖等高附加值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价值。公司引进先进加工技术和专业人才,建设现代化食品产业园,有效提升了当地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市场价值。
调研期间,实践队重点考察了猕猴桃汁深加工生产线,实地观摩了现代化生产车间的先进设备和工艺流程。在参观过程中,队员们对企业通过提取茶多酚、研发功能性饮料等创新举措表现出浓厚兴趣。随后,实践队与企业负责人就农产品深加工技术创新、产业链延伸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此次调研让实践队对农产品精深加工和产业链价值提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实地考察学习,实践队不仅了解了现代农业科技的应用成果,更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对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作用,为今后在相关领域的学习研究提供了宝贵经验。

实践队与祥瑞源琪企业代表进行深度访谈
达沃鑫精密仪器制造:以精密制造筑牢产业链根基
达沃鑫精密仪器制造有限公司,作为商南县智能装备产业链的中坚力量,凭借其纳米级精度的微型轴承制造技术与智能化生产线,彰显了精密制造赋能高端装备的硬核实力。
实践队深入该企业开展调研。通过参观智能化生产线、企业展厅与技术研发中心,团队成员了解到企业专注高精度传动零部件制造,核心产品广泛应用于医疗设备、精密测量与航空航天等领域,以稳定的品控体系占据国内细分市场领先地位。座谈会上,企业领导提出热处理工艺瓶颈目前已成为制约企业向高端领域突破的关键障碍。
此次调研使实践队对高精密制造的技术攻坚与产业链协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通过实地考察,队员们不仅了解到纳米级轴承制造的技术前沿,更切身感受到创新链对支撑高端装备产业链的关键作用,为今后研究县域制造业升级路径积累了宝贵经验。

实践队与达沃鑫企业代表进行深度访谈
虎之翼科技:以专利技术激活产业创新链
商洛市虎之翼科技有限公司,作为商南县电子信息产业出海标杆,依托200余项专利技术构筑的大功率LED照明产品体系,展现了科技创新驱动品牌国际化的蓬勃活力。
在本次调研中,实践队实地考察了企业工业机器人精密器械加工车间、激光加工生产车间和智能贴片焊接生产线,深入理解其“技术立身”的发展理念。企业强光手电、便携探照灯产品销往全球,在户外运动、应急救援、工业制造等领域形成显著优势。最后,实践队成员与企业领导围绕关税政策冲击下的海外市场策略优化、线上渠道品牌声量提升路径展开了深度探讨。
此次调研为探索县域科技企业“三链融合”发展提供了典型范本。队员们通过剖析虎之翼专利技术转化与全球市场布局的协同机制,深刻认识到创新链夯实制造根基、产业链拓展国际空间、人才链激活品牌势能的耦合效应,为秦巴山区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视角。

实践队参观虎之翼生产制造车间
水木森生物科技:以绿色技术夯实产业人才链
陕西水木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专注生物技术研发及技术服务,拥有研发、生产、销售、售后全链条专业团队。公司依托业内领先科研成果,推广种植高产植物能源草“纤竹草”,构建起“种-养-循环”生态模式,致力于打造区域一二三产融合的循环经济样板。秉持“人才、技术、品质、效益、服务”并重原则,以创新模式发展绿色产业,推动零碳、负碳区域经济建设。
调研期间,实践队先后走进企业育苗基地与研发中心,实地查看“纤竹草”种植环境与生长特性,详细了解其在生态循环系统中的核心作用。在座谈交流中,团队与企业技术人员围绕“纤竹草”种植技术推广、生态产业链构建及联农带农机制展开深入探讨,系统梳理了企业从技术研发到产业落地的全流程实践经验。
此次调研让实践队深刻认识到绿色技术在产业链升级中的核心价值。“纤竹草”种植既筑牢了生态根基,又为循环经济提供了源头支撑,而专业人才团队则是技术转化与产业落地的关键保障。实践队成员表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入研究生态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融合路径,为推动“三链”协同发展贡献青年智慧。

实践队参观水木森育苗基地
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之际,商南县委常委、副县长马飞和实践队成员开展了活动总结座谈,团队成员发表了对此次社会实践的认识和体会,副县长马飞对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指导。他表示,同学们深入商南县经开区企业,围绕“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三链融合开展调研,既体现了长安大学“知行合一”的育人理念,也为商南产业发展带来了新视角。马飞指出,商南的发展实践证明,产业链是根基,需通过精准招商补链强链;创新链是动力,要依托企业主体激活技术转化;人才链是保障,需搭建校企协同平台留住用好人才。希望同学们以此次实践为起点,持续关注县域经济发展,将高校的科研优势与商南的产业需求精准对接,一方面把商南在三链融合中的经验提炼成可复制的理论成果,另一方面也为商南企业破解技术瓶颈、优化人才结构提供智力支持,共同为乡村振兴和区域高质量发展添砖加瓦。

实践队与商南县人民政府代表合影
本次商南县经开区调研,实践队成员深刻认识到,三链融合是区域产业突破升级的核心引擎——产业链的完善为创新提供应用场景,创新链的突破为产业注入技术动能,人才链的夯实为双链融合提供智力支撑。实践团队将系统梳理调研成果,提炼企业在三链融合中的经验模式,助力经开区进一步优化产业生态。团队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深化对三链融合理论的实践认知,为商南县经开区构建更具韧性的产业体系贡献专业智慧,推动“三链”在协同中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供图:经管学院新媒体部 审核:王作航 网络编辑:李玟)